当你踏上山西宁武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你会为这里灿烂厚重的汾源文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世界的万年冰洞……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但最让你惊奇的是这里一支新兴的金融力量——宁武县农村信用联社。2006年7月在以王贵生为理事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走出了“调结构、清不良、控费用”三步棋。使信用社发生了超常规的变化、实现了质的飞跃,一跃成为忻州市农村信用社的先进单位、在宁武县金融机构中具有相当强的竞争能力的金融机构。
第一步棋,扩增总量调结构。存款,代表着金融机构的实力;结构,则体现着资金成本。不断扩大存款总量、着力优化负债结构是他们组织资金确立的总体思路,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009年5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65亿元,比2006年6月末增加6.22亿元,三年的增加额超过建社以来的总和,可以说三年的时间又造了一个宁武信合。在存款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负债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低成本资金达到了5.12亿元,较2006年末翻了一番。
第二步棋,多措并举促盘活。不良贷款既是包袱,也是增收的潜力。他们抓住这一重点,多法并重、多措并举,实施时间、责任、措施、奖惩和收不回来怎么办“五落实”,全县领导带头、全员上阵、社会参与、整体联动,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清非攻坚战。不良贷款率由2006年6月底的30.22%下降到2009年5月底的9.22%,下降了21个百分点;到2009年5月底各项收入达6684万元,较2006年6月底增加4961万元,增幅287.92%。
第三步棋,开源节流控费用。俗话说:赚回来的是钱,省下来的也是钱。他们着力改变以往基层信用社想花就花、不讲核算、年年超费用的做法,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严控费用支出。基层信用社公用费用在核定费用率内逐笔报县联社审批,个人费用(工资)按季度任务完成率兑付,联社公用费用实行经办人、分管领导、财务主管和主任4人签批制,大额开支集体研究、集中审批,逐月向员工公布财务收支情况,从而使费用开支上的跑、冒、滴、漏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年末综合费用率控制在核定的计划之内,较计划下降了0.2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