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骅市供销合作社按照当地市委 “推进大农业”要求和“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路,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将网络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支撑,近年来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网络信息化平台推进地方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被形象地比作在互联网上“种”产业,旗下拥有的四大网站一致将推介地方产业作为主打:“黄骅供销曙光网”作为综合展示平台,重点借助其在网上的认知度,广泛推介黄骅市各类特色产业;专业网站作为特色产业平台,则根据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建站规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导产业和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建立专门网站进行强力推介,目前已开通的水貂网、绿色回收网、中国黄骅冬枣网,都已成为引导、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社旗下的四家网站年总访问量达671000人次,现拥有专业会员2393家,其中地方业内有影响的会员单位几乎做到了全覆盖,其产业除涉及冬枣、水貂、回收业外,还包括杂粮、面粉加工、海产品等产业,所涉及产业年可为农民增收上亿元。
水貂产业闯出新天地
水貂产业一直是当地渔区的主导产业,为扶持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水貂网自建站以来,主动与水貂协会及乐农水貂专业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成了技术支持、网上推介、良种培育三位一体的“铁三角”,并利用相关组织的人缘、地缘优势,在水貂养殖较为集中的黄骅市渔区发展会员311个,通过开展在线养殖技术推广、市场行情分析、供求信息交流,为貂农解决养殖难题、对接销售市场,成为貂农眼中增收致富的最佳平台。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饱受金融危机影响,貂皮价格一路下滑的严峻形势,该网站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展开网上推介,另一方面组织水貂养殖大户和皮张经纪人赴河南商丘、辽宁大连、吉林长春等地推销地产貂皮,先后与肃宁尚村、河南商丘、烟台等地皮毛市场和中国珍稀动物协会、中国皮毛协会建立了业务联系,推销貂皮50000余张,切实保护了貂农的养殖积极性。3年来该网通过其会员单位带动养貂养狐户1472户,辐射水貂饲养量27万只左右,年均为貂农增收1.92亿元。
回收行业走出“寒冬”
回收行业是国家支持的绿色产业,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农民,所以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2008年建立起的“绿色回收网”在积极开展“网上收废”等特色业务的同时,十分注意汇总业内信息,展开产业趋势研究和问题分析,为产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献策,2008年发布的《黄骅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今年上半年,该网站再次以本地一家大型物回企业停业为切入点,发布了《金融危机使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面临寒冬》的调查,呼吁推进产业的整合与有序发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该网站积极收集业内前瞻性信息,提高业者从业信心,一些利好政策的发布,推动了当地回收业出现明显回暖际向,6月份全市物回站点已由危机时的不足40家回升到63家,从业人员也从不足200人,增加到400左右人,全市产业规模已回升到危机前的70%,今年硬是在废铜滥铁中刨出4000万元的商机。
打造冬枣网上名片
“中国黄骅冬枣网”是市供销社为服务黄骅市冬枣产业发展、解决枣农卖枣难问题,研究制定的冬枣销售“组合拳”中的重要一环。经过3个月的紧急筹备,目前“中国黄骅冬枣网”已开通,该网站除设立行业资讯、种植技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供求信息等等特色版块外,还将12家龙头企业吸收为会员,为他们开辟了宣传窗口,为普通冬枣经纪人和种植大户设立专门展示区,枣农和枣商可在网站上免费发布信息、展开互动交流。此外,该网站已与农博网、中国农业网、中国枣网、中国农产品网等十余家网站实现了友情链接,被百度、搜狐、谷歌、新浪等几大搜索引擎收录,日前又在原有二级域名的基础上成功升级为一级域名。开通仅3个月就有4家外地大型连锁超市及果品批发商通过网站联系冬枣销售事宜,从而成为黄骅冬枣推介销售的全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