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承载“国粹”的茶园


  明清时期的茶馆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其中凸显出来的重要特点就是茶馆与戏院相结合,出现了戏茶馆。

  清代北京有些称茶园的,其实并不是纯吃茶的,而是剧场,是听戏带吃茶,如吉祥茶园、天乐茶园等。之所以剧场称茶园,还有个缘由。据传,道光三十年(1850),宣宗去世,按国葬规格,全国三年内不许有演戏等娱乐活动。戏园及赖以为生的艺人们勉强度过两年后,实在生活上难以为继。不知哪个聪明人想出个办法,戏园改称茶园,变相复业开门,然后他人纷纷仿照。有趣的是,以后新开戏园也以“茶园”称之。另有一种说法是,明代时戏园内也卖酒菜,所以也被称为“酒楼”。到了清代,戏园内只卖茶点,所以又称为“茶园”或“茶楼”。(阮浩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