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三查,农家子弟,现年41岁。他从当司机、搞加工大米开始,开过副食品店,收购贩运棉花、稻谷等农副产品,干过副食品批发,经营过农业生产资料等,20个春秋,率先踏上致富路。如今,个人总资产达到3000万元,成为从田野上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他成功实现了从“能人”到当“强人”和做“好人”的新跨越。
“能人”救“活”滩溪供销合作社
蔡三查是在永修县滩溪镇长大的。1999年底,滩溪供销合作社亏损累计达169万元,54名职工工资发不出,人心涣散,企业举步维艰。针对这种危机局面,2000年初,永修县供销合作社果断决策,实施开放办社,从农民“能人”中吸纳蔡三查担任滩溪供销合作社主任。农民身份担任供销合作社主任为江西省供销社系统首例。
蔡三查有经营头脑,人缘好,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临危受命,看到门店破烂不堪,无人租赁,他当即决定班子成员带头集资对门店进行维修,结果供销合作社12间门店在其就任后第1个月就全部租赁出去。当通知职工来领工资时,大家开始还不相信这是真的。
农资主营业务抢回来。蔡三查积极筹措资金,一是采取集资方式,二是向金融部门贷款,三是上联厂家,利用个人信誉和朋友关系等通过赊销及延期付款方式保证货源,四是下联农民促销路,送货上门,对大户少收或免收运费的形式和方法,仅2000年就销售农资化肥商品达800万元,创历史新高。如今,滩溪供销合作社8个经营化肥、农药和种子的直销店,独树一帜,年销售农资商品达2000多万元,连年攀升。
“强人”领头创办企业
随着个人资本积累,资产扩张,蔡三查筹划着创办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最熟悉的行当干起,蔡三查从事过棉花经营11年,有着良好品行,个人诚信高,他看准了全县13万亩棉花田。于是,他领头创办了“永修县三和棉花收购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企业,蔡三查同合作伙伴下了“三招好棋”:一是在永修县云山经济开发区购置土地25亩,总投入1000万元,兴建标准化厂房,购置打包机、剥绒机、轧花机、皮清机、风机等设备,年收购籽棉4500万斤、年加工皮棉15万担,成为当地的“棉老大”;二是在栽种棉花主产区设立18个收购点,收购人都是当地知名度较高、信誉好的人士,并且结成了“农户+公司”的管理模式,收购中对棉农承诺“三不”:即不短斤少量、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保证有稳定收购渠道;三是建立起自己的对外销售网络,由于企业质量过硬,与省内外8家纺织企业客户建立起良好销售关系,去年10月从网上拍的国家储备棉2100吨,每吨单价12600元,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好人”做好事回报社会
面对事业成功,蔡三查深知,自己能有今天,全靠党的好政策。他时刻铭记感恩,努力回报社会,把“做好人”与做好事融为一体。
一是吸纳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去年10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在外打工者返回家乡,无事可做,于是,轧花厂在4个乡镇先后接纳70多位返乡农民工进厂做事;二是为城镇下岗工人和残疾人提供再就业岗位。2004年以来,共安排47名下岗职工就业。工资收入都在千元,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分忧解难;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蔡三查先后为地方捐款建学,为地震灾区捐款,为乡村公路建设捐款达10万余元。同时,为种棉困难户无偿送去化肥28吨,价值7万余元。(陈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