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喝茶,每每喝茶时总会情不自禁想起赵州吃茶的公案来。从谂禅师借吃茶来指示平常心即是佛,遇茶吃茶,大道就在眼前,大道就在当下!
可这遇茶吃茶的简单道理,许多喝茶的人都会说:“吃茶去!”、“还是吃茶去!”、“不如吃茶去!”,往往自以为深诣茶道茶味时,自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茶人了,其实却常常犯了缘木求鱼的错误!
慧南禅师写过一首《赵州吃茶》的禅诗:“相逢相问知来历,不拣亲疏便与茶。翻忆憧憧往来者,忙忙谁辨满瓯花?”事实确实如此,憧憧往来喝茶谈茶论茶斗茶痴茶的人多了,真正品饮出茶中真味的人却不多!个中原因,还是没有领悟 “吃茶去”的道理!
有一些人,看起来确实爱茶爱得疯狂爱得痴迷。逢茶必买,逢好茶价格再高路途再远想方设法也要买到,这类人拥有了无数名茶好茶,居家则守茶看茶观茶赏茶,出外则探茶问茶访茶求茶,求之不得则辗转反侧坐立不安,求而得到则如若珍宝欣喜若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茶树虽然是南方的嘉木,茶叶本来就是普普通普的可以泡而饮之的树叶,执著于拥有茶占有茶、一心一意藏茶收茶而不喝茶人啊,虽有茶叶千千万,且听赵州禅师的当头棒喝“吃茶去!”认认真真去喝杯茶吧!
有一些人,看起来爱茶爱得执著爱得完美。喝茶时特别考究,茶器茶具茶叶泡茶的水都追求完美,与谁喝茶在什么环境喝茶喝茶要喝出什么心境事先都有设想,任何一个环节未达到预想的目标,则心浮气躁觉得与茶书茶经茶典中的要求不符,于是再好茶都觉得味同嚼蜡淡而无味。茶中有味是清欢,只要有心、用心、知心,与任何的茶任何的茶器任何的茶友任何的环境任何的时空相逢喝茶,都是一种幸福一种缘分。一期一会,难能可贵,理当珍惜,茶中三味自在其间。且听赵州禅师的当头棒喝“吃茶去!”,心存感恩去喝茶吧!
有一些人,爱喝茶会喝茶,未喝茶时已把茶叶吹捧成灵丹妙药,已把茶道的和敬清寂和虚静闲雅讲得天花乱坠,喝茶时讲茶论茶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一切的茶韵茶味茶道都不是喝出来品出来的,都变成理论上口头上讲出来说出来的了。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中可见真善美,茶中可参佛道哲,靠的是慢慢喝出来静静品出来的。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月明看。多少人来参茶道,谁知茶道不用在。且听赵州禅师当头棒喝“吃茶去!”,一心一意去喝茶吧!
有一些人,有一些执迷于习惯执迷于个人的好恶。爱普洱者,以普洱茶为人间第一好茶,自己非普洱不喝,凡不喝普洱者皆不屑一顾。爱碧螺春者,非茶叶色如碧玉茶形如螺蜂汤味如暖春者不喝……常以一己之欲加诸他人。或执迷于越陈越香的普洱,认为散发岁月秘香数十泡都还有味的茶才是好茶。或执于淡淡飘香的龙井,认为似有似无的茶味才是真正的好茶滋味。此外,一切皆非好茶。与自己爱好相异的人,都非茶道中人。事实上,清香有清趣,浓酽有浓情,茶茶皆好茶!云飞云卷去留无意,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茶之类多矣,茶之味多矣。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口味与好恶也各不相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也不能强之于人,茶道亦然。不由得又想起弘一法师与夏丏尊来访时的对话来,夏看到弘一法师吃法时只有一道咸菜就问:“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大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饭后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又问:“没有茶叶这水不会太淡?”大师回答:“淡有淡的味道。”茶也一样,浓有浓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又何别苛求别人的好恶浓淡口味与自己一样呢?且听赵州禅师一声棒喝“吃茶去!”,自自然然去喝茶吧!
迷于茶而不能自拔者多矣,可“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茶就是茶,饥来吃饭困来眠,遇茶则吃茶,以随意自然、达观阳光的心态面对喝茶面对生活。茶味美如斯,生活美如斯!作为一个爱茶者,作为一个遇茶吃茶者,我想跟所有爱茶者说声:遇茶且吃茶!吃茶去!还是吃茶去!不如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