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东海老淮猪,无不被它们那可爱的外表所吸引,乍一看还以为是小野猪。其实,这淮猪确实是森林野猪的近族,在秦朝时期,就在以江苏东海县为中心的黄淮海地区成群生长。醇香的肉味,憨憨的模样,让老淮猪成为了人见人爱的宠儿。
淮猪肉虽然好吃,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农民却不愿意养它,主要因为当时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外来种猪,这些外来种猪不但养殖周期短而且瘦肉率高,很快就成为养殖户的新宠,而备受冷落的老淮猪存栏数量则急剧下降,直到2000年,老淮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东海种猪场被确定为“国家级黄淮海黑猪保种选育基地”以后,老淮猪的保种和开发才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养淮猪又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之一。
“老品种”要走“新路子”
东海种猪场内“戒备森严”,从大门到猪舍,要经过三道脚踏式水液消毒和一道紫外线消毒;一般的人想见一下老淮猪,都得透过展示厅的玻璃观看。展厅一头连着猪舍,一头连着出猪台,猪被编上号码,从猪舍赶到展厅,像模特一样亮相,购猪人报上相中的猪仔编号,到外面的出猪台与自己买下的猪仔“相会”。
老淮猪享受着“一级保护”,拥有多位教授级“保姆”。中国养猪协会主席南京农业大学王林云教授可算是老淮猪的“首席顾问保姆”,他每年都要来老淮猪场现场指导,还定期打电话询问饲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将老淮猪场定为实习基地,每头老淮猪从出生到出栏,都有健康档案,有“专门保姆”进行跟踪保健服务,基地建立至今没发生一起病变,老淮猪幼仔成活率由传统的85%上升到93%。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淮猪资源,2005年9月,东海种猪场成立“东海县富民淮猪产业开发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依托东海种猪场,向社员提供猪苗或种猪,社员负责商品猪生产育肥,产品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合作社通过设立最低保护价格、成本价供应仔猪、高价回收育肥猪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
合作社提出了“以保种带动开发,通过开发促进保种”的发展思路。其中,积极开展以淮猪为基础母本的不同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多个不同组合的优质杂交猪品种。如今,猪圈里摇头摆尾的小花猪就是用外来猪种和老淮猪进行杂交生出来的二元猪。这种猪市场销路异常火爆,很快成了市场的香饽饽。
“老品种”要创“新品牌”
要走现代农业之路,创自己的品牌无疑是最重要的举措。合作社为“老品牌”穿新衣,为老淮猪注册了“古淮”牌商标。2004年“古淮”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2005年“古淮”牌猪肉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为淮猪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东海县又详细调研了“东海老淮猪肉”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产品特点与东海县地理的关联性,起草了《东海(老)淮猪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规范》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海(老)淮猪肉》地方标准。在进行分析和技术性归纳后,形成了申报材料并上报到江苏省质监局,省局对材料进行初审后己上报到国家质检总局。目前,国家局地理标志受理部门对申报材料正在进行公示前审查。
申报“东海老淮猪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有效保护东海老淮猪的生产资源,提高东海老淮猪这一“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将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