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中国棉花协会组织调查,2009年全国植棉面积比上年减少11.34%,预计全国植棉面积为7820万亩,较去年下降近千万亩。虽然受去年棉花价格下跌影响,棉农种植积极性下降,但在国家一系列稳定棉价的措施之下,实际植棉面积下降幅度低于预期。春播以来,虽然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风、强降水等不利天气,但总体气象条件好于去年,棉花病虫害相对较轻,棉花单产有望高于去年。
目前,全国主产棉区长势较为稳健,未发现大面积病虫害现象。当前全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棉花成长,部分棉区出现连续降水,有的地区缓解了前期旱情,但有的地区长时间低温阴雨,对棉苗生长不利,生长期较去年推迟。
从三大棉区的情况来看,长江流域种植面积下降幅度继续加大,但是植棉密度有所增加;黄河流域减幅放缓,棉花长势喜人;西北棉区减幅较小,南疆棉花生长较好,北疆稍差。
长江流域植棉面积较上年下降24.8%,降幅较4月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湖北、安徽两省减幅较前一阶段明显加大。虽然面积减少幅度较大,但长江流域今年植棉密度有所增加,棉花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轻于去年。
黄河流域棉区植棉面积下降10.1%,其中三大主产省山东、河北和河南降幅均有所减少。黄河流域目前光热条件较为适宜,降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多,缓解了前期旱情,大部分棉田墒情较好,有利棉苗生长。西北棉区植棉面积下降1.8%,其中新疆面积保持了相对稳定,减幅仅0.7%。虽然部分棉区受到了灾害影响,但由于棉农及时采取了补种等相关措施,损失得以弥补,预计收获面积与播种面积基本持平,棉农对年终丰产抱有很大期望。其中地方棉农预计单产可比上年提高9.4%,兵团预计可提高5.8%。
据了解,植棉面积降幅持续减少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国家收储、棉花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棉农对后市信心增强;二是近半年来棉花销售价格持续回升,籽棉价格也跟随上涨,棉农损失有所减轻;三是农资价格、承包户租地费用等同比下降,植棉物化成本降低;四是播种期间天气条件较好,适宜棉花播种。(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