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粮价连涨6个月引发通胀隐忧


  本报讯  据国家统计局本月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份,我国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1.0%、1.5%、0.4%、0.8%、0.6%,已连续六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4.9%。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上半年总的新增信贷达到7.37万亿人民币,比2008年上半年猛增了201%,增幅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是上一轮通货膨胀结束后增长速度较快的一次。

  此次粮价上涨是否真的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来临的担忧。

  “从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看,今年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不至于引起通货膨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铁刚明确指出,“我国的粮价是由国家调控的,从我国粮价已经连续6年负增长的角度看,这次粮价上涨呈现明显的价格回归愿望和政策导向,是国家托市的一种策略。今年下半年随着新粮即将上市,国家为腾空库存,会陆续开库放粮,加快拍卖粮食的节奏,市场粮源充足,价格自然会回落,不会对通胀产生推动作用。”

  目前的粮食库存依然较为充足,通过调节库存仍可控制价格上涨幅度。进入6月份,国家加大了库粮拍卖频率,国库收储的2008年产的大米就放了三次,对市场粮价起到抑制作用。

  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通过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将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目标提增至11,000亿斤,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价格上涨,将会有利于减少国家对农民种粮的补贴,降低政府今年的财政赤字。”张铁刚进一步指出,“粮食价格上涨应该是一件好事情,目前国家一直在寻求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途径。粮食价格不上去,实现农民的收入增加就很难。”(文 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