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广西各地区纷纷采取措施,大力狠抓农资产品质量,保证农资销售市场的有序经营。
从6月底至7月初,柳城县全县境内连降大雨,在大家都忙于防汛抗洪的同时,一些不法商家认为监管部门在此时会有所“放松”,想趁机把一些质量或包装标识有问题的化肥销往农村市场。为加强对农资市场化肥质量监督,实现农资商品质量监督关口前移,把“问题肥”堵截在流通环节,柳城县工商局组织力量冒雨下到乡镇开展对化肥销售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检,保证这特殊时期市场秩序的稳定。
此次化肥抽检重点,是群众反映比较大、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低含量复合(混)肥料。此次抽检范围覆盖古砦、寨隆、冲脉、六塘、马山、大埔、东泉等7个乡镇,工商人员对检查到的26家化肥经营户的7种复合化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抽样,共抽取样品7组。
目前,7组样品已送有关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测。在抽检工作中,执法人员还提醒广大农民消费者在购买时要做到:一是要到信誉好、有合法经营主体资格的经销商家购买化肥;二是购肥时要认真看清化肥检验合格证以及包装袋上的标识,要购买有生产许可证号、有效养分含量和生产厂家地址的化肥;三是购肥时一定要索要发票,日后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作为投诉依据;四是一旦出现化肥质量问题,要及时到工商部门投诉。
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近期也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10多人,对经营农作物种子、化肥、农药及有关涉农资产品经营点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农作物种子的品种审定、调运检疫、包装标签和经营档案是否合法规范,并对农药、化肥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化验,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产品标签违法以及经营过期农药、高毒禁用农药等违法行为。至7月21日,该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全区13个镇场的农资市场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50多次,共检查农资经营摊点400个次,检查水稻品种40多个,农药品种120多个,肥料品种50多个,立案查处各种违法案件46起,扣押了手续不齐全的水稻种子1200多斤,没收了一批不合格农药和肥料产品,整顿违法生产肥料产品的企业一家。通过一些列查处措施,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受到农民群众的好评。(韦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