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茶叶新名词不少,知名的是两个姓“金”的:“金观音”和“金骏眉”。含“金”何处?究其根本,一个在茶树品种,一个在加工工艺,归结起来都在品质。金观音是从铁观音与黄旦的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良种。金骏眉是在传统名茶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新产品。应该说,作为新品种培育与制作工艺创新的代表,二者身上背负着同样的行业期望。
一直以来,业内人士都盼望着中国红茶产业再振雄风再度飘红,金骏眉可以说是在众多企盼下加入茶叶高端产品的生力军,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沉寂已久的红茶的后代。因此,它让许多几近匿迹的传统名茶品种看到了些许希望和不同的出路。
从武夷山到福建省再到全国茶叶市场,“金骏眉”的“蹿红”似乎就在眨眼之间。福建都市媒体的记者描述说:“在消费者眼中,金骏眉几乎是一种时尚象征,如果不知道金骏眉,就好像你OUT了一样。”
从“金骏眉”的市场关注程度,可以看出,至少我们对于茶叶市场的“过饱和”担忧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实在不容小觑。万元茶叶在今天的茶叶市场已经不再是极端的炒作个例,从中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一种高品质的追求和能力。
同时,正如金骏眉的创制人江元勋所说,金骏眉“红”在品质,而且是贴近消费者需要的品质。这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当年铁观音根据福建省外消费者的饮茶习惯,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轻发酵工艺改良。贴近市场需要的改良与创新,是任何一种茶叶产品和品牌“飘红”的生命力。
“蹿红”不易,“长红”更难。相较于其他行业,茶企自我保护意识过显薄弱。对于金骏眉而言,脱颖而出之后,其面临的市场混乱是任何一种畅销茶都曾经或正在面临的。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公共品牌名茶不同,作为工艺创新品种的金骏眉,其市场混乱更值得我们反思,因为这本该在技术上在初期就彻底避免的。至今知识产权与商标注册仍不明晰的金骏眉,当初在改良成功的同时,却忽视了同样重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在茶行业中,这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也是经常发生的低水平失误。以金骏眉为鉴,在日渐成熟的产业发展中,这是应当引起广泛重视并且一定要杜绝的致命错误。
另外,从金骏眉的长远发展来看,在严格要求茶叶原产地的同时是否可以有更多的考虑。目前,金观音已经在福建省各区县以及浙江、贵州等地区“落地生根”。金骏眉在坚守高端地位的同时,在原产地有限产量的茶叶以外,是否可以在其系列产品中留下拓展空间和满足大众消费的可能?同时也让武夷山以外的“追随品”拥有获得“合法”身份的机会,以疏导的方式解决目前已经形成的市场混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