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要“换鞋” 更要“换脑”

□ 渭 明

  本报在7月21日的头版报道了两篇消息,一篇是李成玉主任会见台湾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筹委会代表团一行,另一篇是由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参与主办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博览会”将在临沂举行。两篇消息让读者的目光聚焦在了农产品经纪人身上。看得出,不论是自身建设还是对外交流,农产品经纪人建设如今都备受关注。

  据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的调查表明,从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农产品经纪人列为正式职业算起,到2008年,全国已拥有农产品经纪人600多万人,加上季节性的从业者更是达到1000多万人,加入各级协会的骨干农产品经纪人达到了40多万人。全国8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是经由农产品经纪人交易完成的。农产品经纪人已经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十分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脱贫致富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有:

  其一,加快了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促进了农村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商品优势;其二,调整了农业产业的结构,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三,更新了农民生产经营观念,加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

  然而,贡献难掩存在的问题。由于进入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市场门槛较低,资金费用不大,大多数经纪人是“脱了草鞋穿皮鞋”、“丢了锄头夹皮包”,从生产领域直接走向流通领域。少数农民成为农产品经纪人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导致了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

  目前,农产品经纪人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职业,经培训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总社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可是,目前好多农产品经纪人并没有经过培训取得证书。

  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经纪人的管理教育,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素质,让农产品经纪人不仅要“换鞋”,更要“换脑”, 应该是促进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健康成长、发展农村经济不可回避的问题。

  那么,农产品经纪人都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呢?有人将其总结为九种知识、三大能力,即农产品商品的基础知识、财务会计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经济地理知识、相关法律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公关知识、谈判知识、信息知识;良好的观察能力、获取和鉴别信息的能力、良好的社交公关能力。可见,现代农产品经纪人已经不能再处于“二道贩子”水平了,不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的农产品经纪人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然而,培训之路也不是很好走。一方面,农产品经纪人基本上是农民,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他们没有职业资格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当前农村小而散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对本地一些有头脑、懂经营的“中介人”需求强烈,这就决定了农村传统农产品经纪人仍有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因为经费、师资力量缺乏,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有心无力。目前,各地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中,培训经费主要依靠向财政厅、扶贫办、农牧部门争取“阳光工程”和扶贫经费的支持。这些经费只能是杯水车薪,缺乏可持续性。为此,还需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给予农产品经纪人专项培训经费的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