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里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常常是眼花缭乱、难以取舍。而大多数地区的农民对理财产品却还是很陌生的。有农民称,农村的理财产品太少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储蓄”。
事实上,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非常强烈,农民理财不该成为被遗望的角落。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重点关注这一需求,开发出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
“三农理财室”现身浙江
“自助借款—农户小额贷款—惠农卡卡号—贷款金额……”循着显示屏的一步步提示,浙江平阳县胜光村农民王学劝通过农行设在村委办公室的理财自助服务机完成了贷款。 7 月13日上午,胜光村共有14位农户在农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专注地学习了惠农卡开户、网上转账、基金定投、支付理财等知识,现场通过村头的网银设备,把70万元农贷,以自助的方式发放到了自己的惠农卡上。
今年1月,农行平阳支行在萧江镇成立了浙江省首家“三农理财室”,专门为农户办理惠农卡、发放小额农贷、对上门的客户提供理财服务、为周边村和居民区上门进行理财指导,并以三农理财室为窗口,为当地恒信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理财服务。
农行平阳支行行长包春静介绍说,利用村委已开通的宽带上网,他们在村头设立网银自助服务机,村民家里即使没有电脑,也可凭“网银K宝”在村头完成自助贷款、资金转账、基金买卖等理财服务。
每当有新的基金和理财产品推出,三农理财室的工作人员总会在第一时间把产品介绍的宣传单发到各个村和一些重要客户手里。附近的村民有空也会跑到三农理财室,向理财经理询问新近推出的理财产品,讨教如何存钱更合算。
教农民理财更有讲究
虽然大多数农民理财意识还十分薄弱,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理财需求,而是这种需求被客观条件限制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连续五年实现较快增长。富裕农民群体的涌现,使得金融机构拓荒农村市场有了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钱都是辛辛苦苦攒起来的,我也想知道保值增值的法子。”不少农民都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一位专业理财师告诉记者,理财是不讲身份、不论财富多少的,只要有愿望,农民也能打理好自己的钱财。
针对农民普遍存在的金融知识缺乏、理财意识淡薄等不足,为帮助农民理好财,农行平阳支行借助当地政府在重点村委派大学生村官的人才优势,在大学生村官的协助支持下,首先在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村民中推广网上交易、支付结算等现代金融工具,介绍基金定投、农村商业保险等理财产品和知识,讲清“地下钱庄”等民间非法融资的危害,引导农民学会正确理财,自觉维护好信用生态,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理财环境。
“农村理财产品的设计就要‘亲农’,多考虑农民的特点。由于农民对理财产品接触少,不像市民那样投资经验丰富,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推出理财产品之初,要选择风险较低、收益较稳的品种。”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一位个人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位金融理财师说,不少村里的亲戚听说股市赚钱,就想让他帮忙买股票。但他认为,大部分农民缺少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炒股风险太大,不太适合农民。他给出了一个相对较为稳健的理财方案。如果一对农民夫妇积攒了4万元闲钱,在相当长时间内不用,可以拿出其中的3万元购买债券型基金,剩下的1万元购买配置型基金。
“为农民理财,关键是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方式和好的服务。比如,有行情的时候,我们会向农民介绍好的基金产品,有风险的时候会发短信提醒,甚至把介绍基金知识的信件寄到农民家里。”浙江建德邮政储汇局的负责人表示。
农民理财业务还是一座沉睡的“金矿”,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