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支农莫忘到农村

□ 蔡以国 魏巨珍

  时下正是农村、农业、农民资金需求旺季,要做到支农贷款早投放,农民早受益,农信社基层信贷人员一定要注重贷前调查。而当下部分基层信贷人员错误地认为自己本在基层,对农村情况比较了解,不需要进行贷前调查研究,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极易导致形成不良贷款,也是农信社科学发展的“拦路虎”。 

  基层农信社信贷人员尽管人在基层,但并不等于“深入基层”,唯有“身入”农村才会“心入”农户,这样便于了解农民的实情,倾听农户的建议呼声,并及时梳理工作思路,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农信社信贷员是基层农村金融工作的骨干力量,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金融方针政策,最终要靠他们去贯彻与实施。基层信贷工作千头万绪,信贷员更要认真调查研究,完成使命。笔者经过多年基层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供交流,归纳起来为“四勤”。

  腿勤多跑。信贷人员是农信社和广大农户之间的纽带,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要“下访”,不能“只在社里指挥,不见人下来”,要经常深入到百姓家中去,切莫坐等上门,要与农户广泛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才能真正满足农民所需。

  口勤多问。要放下架子,多向群众请教,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愁什么,盼什么,从群众那里取得真经。现在农村的信贷需求不再是“春放秋收冬不要”,而是四季在发展,四季有需要,如果再按“春季一投放、秋冬来收账”的老传统做法,就会误失农事,错失“粮”机。

  手勤多记。在调查研究时,把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地记在“信贷日志”上,通过认真分析寻求解决办法,不要让其成为过耳秋风,要把农信社的发展出路定位在希望的田野上。

  脑勤多思。对已经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性思考,切实摸清群众的脉搏。只有如此,农信社信贷员才能针对支农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出新办法、新路子,加强工作指导,把思路变成出路,把机遇化为现实,以促使农信社科学发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