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蔬菜专业社“撑起”北芹村民钱袋子


  炎炎夏日,笔者沿着310国道来到江苏省东海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区桃林镇北芹村,昔日的庄稼地里崛起一座座“寿光”第五代蔬菜日光温室大棚。“就是这些集中连片的大棚,撑大了我们北芹村民们的钱袋子。”北芹村书记王文辉兴奋地告诉笔者,从年初到现在,全村新建400个大棚,规模超过3000亩。预计到年底,全村基本实现户均拥有1个棚、人均增收1万元目标。

  优惠政策提升农民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地处苏鲁交界的北芹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区,原先是个红薯种植加工专业村,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导致全村饮用水受污染,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2006年,东海县农业资源开发局、桃林镇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扶政策,鼓励北芹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可是到2007年全村仅建起60多个大棚,且规模普遍偏小,效益不高。

  为做大、做强新产业,进一步转变村民的观念,提高种植积极性,东海县政府等相关部门采取政策扶持、外出参观、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掀起了新一轮的蔬菜大棚建设热潮。

  北芹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文成自豪地对笔者说:“今年俺们村农民们新建的大棚占地面积一般都在5至8亩,亩均投入1万元、产出1万元,最大的大棚长200米、宽27米,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温室大棚。所有大棚均采用钢架结构,每栋温室配套建设猪圈、沼气池,推广“猪-沼-菜”生态种养模式,所产蔬菜全部实现无公害。”

  为解决资金难题,东海县农业资源开发局、桃林镇党委、政府、北芹村村支两委积极争取专项世界银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资金800万元,每个大棚补贴1万元现金,同时配套建设看护房、沼气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另外,北芹村还采取五户联保方式争取镇农村信用社1600万元小额贷款,用于基地大棚建设。优惠的政策、丰厚的回报吸引了北芹村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村已有20多位在宁波打工的农民返乡建蔬菜大棚。

  蔬菜专业合作社让我们尝到甜头

  产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合作组织。东海县农业资源开发局、桃林镇党委、政府、北芹村村支两委在抓蔬菜基地建设的同时,着手筹建蔬菜专业合作社。

  去年7月,北芹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运营,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技术、销售、管理、种肥供给等服务,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建大棚种植蔬菜的积极性。4组村民马祥友家有4口人,除了靠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眼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资建大棚富起来,既眼热又有顾虑,担心自己年龄大学不了种菜技术,怕收不回成本背上债务。

  去年6月麦收结束,王文成代表合作社找到马祥友:“你大胆地建,我包你一年稳赚4万元。”在王文成的鼓励下,马祥友投资5万元兴建了第一个大棚,到今年5月一算账,加上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补贴建大棚净赚了6万元,一年收回投资还有赚头。尝到甜头的他,最近又帮女儿新建了1个大棚。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一定要抓好市场销售环节。”王文辉说,村里依托合作社将兴建一个占地10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地址已选好,今年11月将建成投入使用。同时还将建设一个占地100亩的种苗培育中心,从山东寿光引进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北芹蔬菜基地的技术水平。     (张正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