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掀起绿色防控玉米螟行动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是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严重害虫之一。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前期咬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状,抽穗后以蛀食茎秆和雌穗为主要危害方式,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加大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力度,全国农技中心在全国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该行动集成了灯光诱杀、释放天敌赤眼蜂和机械化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BT)等技术,预计三年内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到1亿亩,并将玉米螟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5%以内。

  防控行动所采用的技术大多是经过多年实验研究并证明行之有效的,如灯光诱杀。以往使用黑光灯,现在提倡利用投射式杀虫灯。诱虫灯应该安装在村边秸秆集中堆放的地方,同时也要求尽量拾净田间根茬和诱集范围以外的秸秆,这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前提是作好预测预报工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玉米螟一年内从北向南可发生1-7代,全国可划分为6个世代区。在化蛹率达到13%-15%时,再向后推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5天后第二次放蜂,再间隔10天后第三次放蜂。这三次释放不能省略。

  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BT)和使用颗粒剂一样,实施的最佳时期是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除了BT以外,也可以使用辛硫磷、氟虫脲以及菊酯类药剂,或喷洒,或配制颗粒剂。轮换使用不同药剂能够延缓玉米螟产生抗性,稳定防治效果。

  另外,用白僵菌封玉米秸秆的堆垛也能压低发生基数;为达到持续控制危害的目的,还要注意减少在其他作物,如棉花、谷子、高粱、水稻、麦类、豆类田里的玉米螟数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