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8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肥料要安全,也要标准化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 商照聪

  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肥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保证,把好肥料质量安全这一关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许多污染物都可能通过肥料这一源头进入土壤、作物而后进入人体或间接通过饲料——动物——食品这一渠道进入人体。所以,对于肥料中可能含有的有机和无机有害物质通过食品链进入人体的危险性及防治对策的研究,不仅是肥料质量安全的需要,更是食品安全的需要。

  只有安全意识成为肥料生产企业的行为准则,职能部门的监管有效到位,肥料质量安全才有保障,作为食品安全的食物链的源头,肥料安全的意识和职能部门的监管就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

  肥料安全需要有前瞻性

  目前,我国对肥料安全已有一些相应标准,如污泥农用标准,但滞后于科研和生产,有相当大一部分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未能涵盖在内,如禽畜粪便中的抗生素、污泥中的环状污染物。这些在欧美等国已列为“优控污染物”,但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标准。肥料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应以社会责任感和企业道德为动力积极主动进行研究,尽早规避风险,保障肥料安全。所以,肥料质量安全工作要有一定的前瞻姓,这样才能“堵漏洞”,有效防止个别企业“钻空子”。

  肥料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于铅、铬、汞、镉、砷等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有机砷,病原菌和虫卵,与肥料有关的间接有害物:(亚)硝酸盐,三聚氰胺废渣农用的物质。

  标准化对策

  无疑,加快肥料质量安全的标准化工作是应对肥料质量安全问题的有力措施,但标准化工作要在现有科研共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前瞻性。我国刚刚发布了《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国家标准,但该标准为推荐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且仅列出了常见的五种重金属。肥料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不完善主要是因为现在还存在诸多技术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和完善:

  一是肥料问题,特别是有机肥料中有害物质种类复杂,种类和有害程度尚难统一,相关科研工作仍需加强。

  二是哪些原料可以用于生产原料,特别是有机肥料,要了解来源可能带入的污染物。企业在投入资金研究验证产品优点效果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科研资金支持,与国家有关科研部门合作研究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及控制技术。对有害物质的作用机理和食物链内的传递效率影响到限量指标的制定以及有机肥料评价哪些指标,特别是有机质测试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应加强研究。

  对此,呼吁和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包括行业管理和质监部门共同努力,发挥应有的监管、组织和引导作用。扶持鼓励企业开展前瞻性肥料安全科研工作。建议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料质量安全指标检测控制技术等方面组织联合攻关项目,提升我国肥料质量安全水平。

  有机肥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关注,解决了这个问题,行业才会有发展的基础,也希望即将成立的协会在这方面为壮大有机肥行业,规范有机肥行业,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多费心,多用力,多出谋。

  本栏发言稿件由本报记者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核。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