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8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不”问题影响防雷效果


  那是不是装了避雷针就万事大吉了呢?其实不然。避雷针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可以把雷电流引放到大地,保护建筑物。但是,如果避雷针安装不到位、不及时年检,或者避雷装置本身不合格,反而会引来雷击。此“三不”问题直接影响着防雷效果,不可大意。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宋海岩说,防雷系统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部分,外部防雷主要防护的是直接雷击,它由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组成,主要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或引起火灾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主要防护的是间接雷击,它是通过屏蔽、等电位连接、安装电涌保护器、合理布线来防止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重点是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有安全隐患。

  在去年发布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防雷检测”章节里要求: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防雷装置所有者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主动申报年度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而对于防雷产品的安全性能,办法也要求,防雷产品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并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对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防雷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计量认证或者获得资格认可。

  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完全做到吗?去年1到8月份,广西南宁市防雷减灾管理中心对城区内的700多栋楼房的防雷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核,结果合格率仅为9%。这引起很多市民的担忧,特别是那些学校等年代久远的楼房,让大家“提心吊胆”。

  广东深圳市气象局去年上半年对全市24家具有防雷资质的本市注册和外地进驻企业进行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不达标单位有14家。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基本技术人员缺失,有2家乙级资质企业缺少高工和工程师;无证上岗现象较为严重,有10家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证上岗现象;不按规定申办行政许可等。

  2003年到2005年间,江苏常州市共发生雷击事故226起,伤亡37人,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据市气象局的调查显示,市区有3成以上、武进区和新北区绝大部分新建项目的防雷装置的设计未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就交付施工,防雷装置未取得合格证书就投入使用;有超过5成的新建楼房未加装防雷感应设施。

  这些情况在《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实施后有多少改善,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此起彼伏的雷击事故不断发生,也从另一方面证实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2007年10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要求上海市大楼的避雷针等防雷装置必须接受每年一次的技术检测。这是因为据调查发现,上海市建筑物日常防雷装置年检覆盖率低于20%,而防雷装置的合格率仅为30%。这一新的地方标准详细规定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项目、要求、方法以及检测数据的判定,填补了国家只对新建和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施设计有标准、对已建防雷设施定期检测没有统一要求的空白。

  去年10月,《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规范》对防雷装置的检测内容、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提高我国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那么我们期待的就是能真正落实下去,解决“三不”问题。(李彩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