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8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优势互补 建立泛珠三角茶业合作


  2003年夏,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提出“泛珠三角洲”区域协作概念。2008年,国务院批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今年,贵州省茶协提议,成立“泛珠三角区域茶产业框架合作协议”筹委会,开展泛珠三角茶产业合作。将泛珠三角九省两区的优势整合起来,将有利于推动泛珠三角区域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科技文化优势

  泛珠三角9省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区,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发展很快,茶产业规模大,生态环境良好,红、绿、黄、乌、白、黑六大茶类齐全,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名茶荟萃,其势可占中国茶业的半壁河山(大约占全国总产量65%)。其中,福建的铁观音、大红袍,广东的凤凰单丛,贵州的都匀毛尖,四川的竹叶青,云南的滇红、普洱茶,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化黑茶,江西的婺源绿茶,广西的六堡茶,海南的白沙绿等名扬海内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地方名茶。名优茶发展很快,同时政府在推进茶产业化、公司化、打造品牌、扶持培育茶业龙头企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泛珠三角9省茶企业在全国百强茶企业中占50%的份额。

  由于泛珠三角地理、气候条件的优势,使其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各省茶叶品种发展均有不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各种茶类科研方面的专家和科技人材。9省区茶叶科研所及高校的科研项目也不尽相同,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因此在科技优势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通过开展区域合作,有利于加强区域省份的茶叶科技成果交流与产业发展。

  泛珠三角9省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饮茶习俗各有特色,特别是众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茶俗茶习,更是我国茶文化的瑰宝,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研究,加以总结、提炼和发扬光大。更好地以茶文化促进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泛珠三角区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茶产业和茶文化的重要地位。

  贸易优势

  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除了各省的贸易优势外,广东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和消费大省,也是茶叶出口的重要口岸,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广东年人均消费量1千克,其中广州市年人均消费量达2千克,广州拥有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全省消费总量在8万吨左右,广州拥有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六大茶类均有,而且会展业发展较为成功,对促进中国茶文化和茶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全国出口前10名,泛珠三角占5名,其中湖南在全国排名第二,其次是福建、江西、广东、云南。

  香港是国际金融、物流和信息资讯的中心,同时,香港、澳门的自由港的经济地位,在外商客源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很有优势。通过与香港贸易商的合作,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把茶叶销往国际,并且可以进一步加快建立国际品牌的步伐,澳门在拓展欧盟及拉丁语系的国际市场也可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拓宽,必将给泛珠三角茶产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影响,发挥省区的优势,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对做强做大泛珠三角区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张黎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