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重庆市万州区石祥种养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家祥
整理/图: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实习生 隆 敏
2001年前,我在广州带领一帮农民工兄弟做建筑施工,当时的收入还很不错。2000年底,回家期间,听说镇政府在搞产业结构调整,他们有80亩土地生产的西瓜、莲藕卖不出去,加上生产过程中没有专人管理,导致亏损。政府干部在了解到我回到家乡,并有种藕经历和经验后,就希望我来负责生产经营。我在仔细了解考虑后,便正式接手管理工作。从此,我就开始从一个“包工头”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的角色转变。
2001年一开始,就遇到大旱,当年亏损了3000元,为了这件事我还和妻子打了一架。年底,我就把在广东挣的钱,全部拿起去湖北的水产蔬菜研究所,购进了他们当时品种最好的莲藕。
2002年,我开始种植优良莲藕50亩,虽然产量达到了5万斤,但市场销售时,以前的老商贩欺行霸市,不准我们在市场上销售。我气不过,就和他们据理力争,想不到右手中指被那些黑商贩砍了一刀,至今还不灵活。回来后,我越想越气,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这时,我决定我们的东西决不卖给中间商,我们要直接卖给市民。经过一段时间的抗争,我们的产品终于在万州区的市场上站住了脚跟。2003年,我们仅卖种子就收入30多万元,商品藕也卖了20多万元,实现了赢利。
2004年,在有了产品,有了市场的基础上,为了扩大规模,我又租了100多亩水田。同时,区供销合作社领导来与政府协商,希望引导我们这些种藕的农户来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通过他们讲解、宣传,我们当时有20多户社员,就自愿加入组建了石祥种植专业合作社。
到2005年,合作社社员在达到1093户的时候,我们按照专家指导,严格实行统一新品种引进、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防病治虫、统一用肥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这样,当年就实现莲藕产量达到亩产2.5吨,全社2480亩,共收获6200吨,除留足种籽后,实现了全部卖完。在给农民保底付款每公斤2元后,市场销售盈利14.8万元。当年实现总产值1400余万元,利润136万元。最后,又二次分红给入社社员,当农民们在得到二次分红后,竟有不少人感动得哭了。从此,他们认定了合作社,也认准了我。
2006年,随着区社在加大资金扶持政策导向的同时,又引导我们成立了联合社,涉及产业有生猪、信鸽、家禽、花卉、水果、奶牛等10个产业,入社农户达到1495户,地域涉及4个区县的种养大户。
2006年,我被万州区政府评为双十佳致致富能手,合作社被区农产业社办公室评为区级龙头企业,多次被区供销合作社评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市总社评为市级示范社。这些荣誉的取得,完全是供销合作社全体领导和职工共同关怀帮助的结果。2007年,我们因受水灾严重,区社在向市供销总社领导汇报并请他们亲临考察后,特意为我们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从建社到现在,区社干部从科长到领导,他们在全心尽力为我们提供政策、信息帮助外,还给了我们30余万元的资金扶持。从内心说,我们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是真正为我们农民做实事的。
在他们在帮助下,到2008年,全社已实现总产值6400万元,利润1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