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尿素:谁将在烈火中重生?

□ 本报记者 鲁国顺

  不在烈火中灭亡,就在烈火中重生。目前,我国尿素产业身处烈火的包围之中,持续低迷的行情将部分企业推向停产,甚至倒闭的边缘。据业内人士估计,尿素短期内迅速大幅度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一些体质较差的尿素企业将会在烈火中灭亡,而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则会在烈火中重生,而且生命力将更加旺盛,竞争力将更加强劲。

  据记者了解,尿素行情持续4个多月的跌落,已经迫使一些原料紧张、规模偏小、污染严重的尿素生产企业做出生死抉择。前不久,年产10万吨尿素的天津某化工已经倒闭,银行开始上门讨要贷款;同等规模的唐山邦力大银化工有限公司已经停产。河北三河市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中心经理刘常青说:“如果尿素出厂价格持续半年时间停留在1450元/吨-1500元/吨之间,那么一些没有原料、规模优势的小型氮肥企业将会大量倒闭。” 

  之前,我国尿素产业遇到市场危机时,一般会选择停产检修以应对局势,一旦行情转暖,各地尿素装置立马开工生产。但这一次的危机与以往有所不同,持续的低迷行情将会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运行。广东江门一家氮肥企业的负责人说:“湖北宜化、山西天脊等大型企业,拥有规模、资源等各种优势,他们会坚持得更久,西北宁夏、甘肃等地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企业也可以支撑下去。如果价格低迷持续半年以上,一些没有任何优势、年产能10-20万吨的尿素企业,就会因为设备生锈而报废。”

  在氮肥行情惨淡的困难时期,中小氮肥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而一些大型化肥企业却在氮肥领域高高扛起扩张的大旗,在尿素产能急骤增长中扮演主角。建峰化工在已有60万吨/年尿素装置的基础上,二期大氮肥装置(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正在建设中,预计2009年底投产。湖北宜化从河南偃师、宁夏中卫远东,到内蒙古鄂尔多斯,以超常的速度兼并重组,其尿素生产能力迅速增长。还有赤天化挺进煤炭资源丰富的桐梓县,柳化股份受让贵州安能工矿有限公司股权,这些行动背后都有借资源优势扩大尿素产能的战略行动。

  对于大型企业扩张不止的现象,业内大型企业普遍认为,这是应对激烈竞争的正常反应。山东鲁西化工销售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们氮肥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氮肥企业数量已经从最多时的15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600多家。主要是因为优胜劣汰的结果。危机对于优势企业是一种机遇。在危机中,大型企业凭借自己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因为规模扩大之后,管理成本、银行利息等固定成本就会摊薄,产品更具竞争优势,也才能迫使落后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释放一部分市场空间给优势企业,逐渐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成熟。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合成氨产量超过18万吨的企业就有80家,合成氨产量占总量的51.09%;尿素产量超过30万吨的企业57家,尿素产量占总产量的60.6%,平均单厂产量53.1万吨。其中,尿素产能达到百万吨级的集团公司有14家,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的形势下敢于继续扩产的,基本上都是具备某一方面优势的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管理水平、资源储备等皆非一般中小氮肥企业可比。一些被兼并的中小氮肥企业在扩建改建尿素装置过程中,往往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资本输入,使得新上尿素装置不再是简单扩产,而在生产工艺改进、节能降耗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

  今年,我国将新增430万吨尿素产能,全年尿素产能过剩量将达1000万吨。尽管供需严重失衡,但下半年部分企业在烈火中仍有重生机遇,这些危机中的机遇属于那些有远见、有实力、有智慧、有梦想的尿素企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