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省德州市化肥价格持续走低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德州市化肥市场一反常态,旺季不旺、价格持续下跌,经销商不愿存货,农民不敢大量购肥,基层经销门店以保本微利为主。

  旺季不旺 肥价下跌

  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人口560万(其中农业人口410万),耕地面积815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以棉花、粮食、蔬菜种植为主,常年用肥量在120万吨(实物量)。德州市内有华鲁恒升、中化平原化肥有限公司等五家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其中尿素生产能力260万吨。

  去年以来,国内化肥价格从一路暴涨到大幅下跌、从疯狂出口到市场疲软,用“过山车”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去年7月份化肥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后,一直处于下行态势。今年4-6月份本应是德州传统的用肥旺季,但化肥价格却持续下跌,这是多年来所罕见的。到了传统需肥最旺的六七月份,随着玉米追肥期的到来,经销商预测会出现一个上涨行情,但实际情况却一反常态地加速下跌。据德州市农资协会调查,2009年7月底当地尿素零售价1600元/吨左右,比上年同期下跌36%左右;碳酸氢铵零售价580元/吨,同比下跌32%;磷肥价格下降较多,64%含量国产磷酸二铵零售价2600元/吨,同比下跌47%,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复合肥品种较多,价格高低不等,45%含量硫基复合肥零售价2450元/吨,同比下跌34%。目前的化肥价格已接近成本价,部分化肥企业亏损严重,不得不停产。

  据当地经销商反映,由于尿素价格较低且质量有保证,上半年尿素和磷肥的用量明显增多。因复合肥的品种太多且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上半年农民复合肥用量明显下滑,比上年同期下降近1/4左右。受市场“买涨不买跌”心理影响,今年上半年随着化肥价格持续走低,化肥销售市场较为萧条,经销商多数随销随进,不敢大量存货,农民不敢大量购肥,基层化肥门店以保本微利为主。

  产能过剩 出口受阻

  据了解,上半年导致化肥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国内化肥产能严重过剩。据资料显示,中国氮肥和磷肥产能分别过剩20%和60%,是全球化肥供大于求最严重的国家。2008年全国尿素产量为5633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2009年我国尿素产能将接近6300万吨,如果按工农业需求5100万吨计算,即使全年出口尿素300万吨,仍然供大于求1000万吨左右,是历史上尿素产量过剩最为严重的一年。

  二是国际肥价下降,出口受阻。目前国际尿素价格只有240-260美元/吨,与国内价格相当,出口无利可图。去年以来,受国际化肥市场低迷以及中国限制化肥出口政策影响,国内过剩的化肥产能难以通过出口消化,加剧了国内化肥供大于求的矛盾。

  三是化肥生产成本降低。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工农生产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生产化肥的部分原材料、能源、运输费用等随之回落,化肥生产企业成本下降。

  四是复合肥的主要原料为尿素,尿素价格下跌带动了复合肥价格的下降。

  秋季肥价 低位运行

  当前国内化肥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给上半年市场带来了明显影响,不断增加的产能将进一步加剧下半年化肥市场的供需矛盾。

  德州市每年4-7月和9-10月是用肥旺季,目前追肥高峰已过,秋季小麦播种还未到来。随着下半年化肥市场进入淡季,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化肥价格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处于稳中趋降的态势,整个化肥行业将进入整合调整期。专家建议,作为化肥企业来说,要尽快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提高效益;作为经销商来说,要与厂家联合,少进快销,薄利多销,减少风险;作为农民来说,要抓住粮食涨价的有利时机,多施化肥,合理用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马俊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