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名孤儿的感恩情
——记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双胜镇高新公司直销处经理沈军
□ 本报记者 张 涛

  “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其次是农民,最后才是农资店商人,自从入党那天起,我就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做高官,不为赚大钱,只为报答党给我的养育恩”。今年54岁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双胜镇高新公司直销处经理沈军说。

  党恩抚育成长

  真情涌泉相报

  自小失去双亲的沈军,跟着奶奶长到5岁,后来奶奶过世,他就进入知识青年集体户,在这里度过了令他难忘的时光。用他的话说,自己虽然是一名孤儿,可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儿时的幸福,是党把他养大,给他温暖,教他做人。在知识青年集体户的日子里,沈军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寒冬腊月,集体户里的工作人员早早就为他把棉服准备好;每逢过节,其他孩子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他同样能享受集体户里所做的佳肴。在大人们的养育和关怀下,沈军在这里念完高中。

  沈军现在回忆起往事,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有时还会热泪盈眶。正是由于这段被党抚养的特殊经历,越发使得沈军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沈军满怀激情写好入党申请书,交到镇上的领导手中,可是由于沈军家中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组织没有答应他的入党申请,但沈军并没有因此退缩,入党的热情如同一团熊熊火焰激昂不止。2004年,在沈军不懈的努力下,党组织正式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他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地站在党旗下大声地宣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沈军并不忌讳别人说他是孤儿,因为他没有双亲也能幸福成长,同样能感受到应得的温暖。他常说,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他,他的生命和一切都是党所赋予的,不去报答党还能做什么呢?点滴之恩,他在尽力涌泉相报。

  不畏创业艰辛

  踏实做大做强

  沈军从20岁开始就在当地供销合作社做业务,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开始接触农资产品,掌握了相关的农业常识。上个世纪80年代,发奋图强的沈军不满自己的高中文化水平,在当地报考了农业大学函授班,拿到了大专学历,这为以后他开农资小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自己开的农资小店,沈军还有一番特殊的经历。由于沈军在当地供销社的工作性质和对农业常识的精通,当地农民都喜欢叫上他一起去买籽种,“叫上沈军买籽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一种风尚。可是由于当地交通和物流的落后,人们往往要去附近的昌图县去购买。在一次籽种的采购后,乡亲们拉着沈军不放,让他参谋再买点化肥。沈军转身又带着乡亲们去买化肥,此刻市场上正热销缓释肥,此种肥料能够分阶段释放肥效,与传统肥料相比,缓释肥的出现不会再让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辛苦追肥了。沈军顿时眼前一亮,但是缓释肥真像人们所说的那么神奇吗?沈军谨慎地给厂家打了电话。

  接电话的正是厂里的技术人员,在一番沟通和了解后,沈军对此充满了兴奋,考虑到镇上农资市场的空白,他突发奇想:何不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农资小店,不但方便了乡亲,自己还能严把质量关,让大伙都用上放心的籽种和化肥呢?

  2005年的春季,沈军的农资小店开张了。农资产品占用资金比较大,这是摆在沈军面前的首要难题,他先是东拼西凑借了点钱,后来又跑了几个大的经销商进行赊销,用他的话形容当时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总算把小店的货物备齐了。经过几年多的发展,现如今的小店品种齐全了,规模扩大了,来买商品的人也多了。沈军说,只要用诚信去经营,对得起乡亲们,小店自然会红火起来的。 

  试验田测肥效

  只为诚信经营

  沈军自家的25亩地全部用作试验田,市场上每每推出农资新品他都要亲自尝试才向农民推广。他的原则就是要对农民负责,用一颗诚心经营自己的农资小店。因为他觉得党员就要从点滴做起,虽然服务的只有周边几个村的乡亲,但他用自己仅有的微薄之力让大家都用上了放心籽种、放心肥。

  望着自家的25亩地,沈军细心观察每一株作物的长势,自己的眼睛总比那些花哨的广告更现实些。他将25亩地分成几小块,分别试验几种产品,这样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对比性比较强,也方便看出产品的好坏。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带着附近的乡亲往地里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他讲不出大道理,但事实总能让农民心服口服,买产品有了参照物。

  “别人卖东西卖出去就算完,之后庄稼长得好不好也就爱咋咋地了,我不行,我要为乡亲们负责,都在一个镇上生活,赚钱是小,声誉是大,再说大家也都知道我是党员,乡亲们能光顾我的小店就是一种信任和认可”,沈军很认真地说。双胜镇上的农民每人只有3亩地,多的不过4亩,镇上的农民世世代代靠地吃饭,而且这里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作物,倘若真是籽种、化肥上出现什么质量问题,就等于打了农民的饭碗。

  2006年的一天,一个化肥小贩慕名而来找到沈军,打算让他代销一款刚刚上市的复合肥。在交谈中小贩透露出这款复合肥质量存在问题,但是利润可观,一吨化肥起码能赚1000元,而且风险不大,只是少几个含量。对于一个基层经销商来说,这是个极大的诱惑,但是沈军对小贩怒言相斥,告诫他卖的是良心肥,绝不坑害老百姓。小贩见沈军如此决然,便知趣的走了,临走时丢下一句话:你真傻!

  沈军说,傻就傻了,我不光现在傻,以后还会傻下去。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