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8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歌声、笑声、掌声中说再见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新调入县级社主任培训班结业式侧记
□ 本报记者 陆 璐

  8月22日下午,为期5天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新调入县级社主任培训班在总社培训中心圆满结束。此次培训班以科学的课程安排、高质量的专家授课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学员的一致好评。学员的歌声、掌声与笑声充盈着结业式的整个会场……

  “刘三姐”唱山歌

  来自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供销合作社的主任林冰,活脱脱就是那一位泼辣的“刘三姐”。“多谢了,多谢总社好领导,我们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站上演讲台的她以一曲山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经过一周的学习,林冰说她结交了很多朋友,增长了不少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差距,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她总结了一条公式,那就是“供销合作社的发展= 行政工作+三农工作+项目工作+人才工作。”

  充满信心搞重建

  在培训班上,有那么一群人听得格外认真,交流得格外热烈,他们就是来自四川的部分县级社主任。杨彬,就是其中一位。什邡市是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第四严重的地区,作为那里的供销合作社主任,杨彬在他上任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克服了重重苦难,带领供销合作社职工勇敢救灾,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工作。“这次来到北京参加培训,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信心,所学、所看、所听都将是我今后工作的指路标,我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回去之后用所学的知识去做好什邡市供销合作社的重建工作!”作为灾区县级社的代表,杨彬的精神和斗志,感动着在场所有的人。

  带着希望回边疆

  这次培训班上有28%的学员是少数民族,一直坐在后排的艾依萨木萨是维吾尔族。今年年初,艾依萨木萨刚刚调入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供销合作社,对于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他还了解得很少,普通话也说得不太顺溜,但正是因为这样,上课时他听得比谁都认真,笔记记得比谁都仔细。“这次北京之行,我觉得学到了很多,掌握了不少知识。回去之后,我也要安排我们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也花上一个礼拜来学习。老师讲课的资料都是宝贝,我都要带回去。作为来自边疆的供销合作社人,我这次看到了差距,以后要和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多联系、多交流、多合作,结合新疆的特色,把供销合作事业搞好,帮助边疆的农民增收!”

  最年轻的县级社主任

  据悉,此次培训班上90%的学员都是60年代的人,但也不乏更年轻的,出生于1974年的广东从化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林楚俊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是这次培训班上最年轻的县级社主任,听着前辈们的经验,感受着他们的工作热情,我就更应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完成今后的工作!”虽然,今年2月份才刚刚进入供销合作社系统,但是林俊楚已经早早地开始规划着今后的工作,他说为“三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生命力所在,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将在供销合作事业的平台上为农民做更多的事情。

  第十八期“黄埔军校”

  总社科技教育部教育培训处处长阮茂荣作为此次培训班的班主任,对这届培训班的评价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县社主任培训班第18期‘黄埔军校’。”年轻、活跃、知识水平高的这期学员给班主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班,让大家增长了知识、增强了信心、增加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全国供销合作社是一家”成为了学员们共同的心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