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8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他的脚步为农而行

(除署名外,本版文字和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王 琥 采写)

  2006年5月之前,张兴珍是河南省邓州市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06年工作调整时,张兴珍可以选择到几个行政部门任职,但他最终的选择却让一些不了解他的人感到不解,因为他选择的是南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一职。
  谈到选择供销合作社的原因,张兴珍说:“供销合作社是个大系统,上下联系很紧密,在改革发展和为‘三农’服务方面能做的事情很多,它可以给我提供一个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所以我就无怨无悔地选择来供销合作社了!”

  新主任的老供销情结

  在旁人看来,张兴珍来供销合作社工作,到现在也不过3年多时间,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工作资历尚浅。张兴珍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早已经让他和供销合作社结缘近30年。

  在农村劳动锻炼8年的张兴珍于“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考入郑州大学哲学系。1982年张兴珍大学毕业,他和另外13名大学生一起,被南阳市委、市政府选派到南阳市新野县集中锻炼一年。一年后,和张兴珍同来的13位同事纷纷选择到外省或郑州、南阳等大城市机关工作。但也有机会离开新野的张兴珍当时却选择了继续留在新野县。1985年,已经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了3年的张兴珍,一天被县委书记叫去谈话,内容是调动张兴珍的工作并征求他的个人意见。张兴珍当时可以选择当县政府秘书长或者某乡党委书记,他毫不犹豫又选了乡党委书记。张兴珍说:“当时可能很多人都愿意留在大城市和机关里,我却认为基层更能锻炼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他驾驭全局的综合能力。”

  从基层一步步走到现在,张兴珍告诉记者,县委办副主任、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常务副市长、副书记的多岗经历为自己来供销合作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在各个岗位工作期间,他自己也与供销合作社有着密切的联系,多次直接分管过供销合作社工作。

  张兴珍坦言;“我对供销合作社有着一种很深厚的情结,尽管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供销合作社有过波折,但我始终认为供销合作大厦不会垮,供销合作社在社会经济和‘三农’发展中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不找市长找市场

  2006年5月,张兴珍刚到南阳市供销合作社走马上任,就带领新班子成员进行行业调研,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理念。经过调研,他发现南阳市供销合作社虽然资产实力较雄厚,基础工作也较好,但网络建设和资产开发层次低、经济效益低、服务“三农”水平低以及人才流失是困扰、制约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现状,部分干部职工希望张兴珍到上级政府为供销合作社要职能争权力,但张兴珍带领班子成员提出了“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口号,并确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二次创业”为目标,以新网工程建设、专业合作社发展、资产开发、项目建设等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

  三年多的时间里,张兴珍觉得自己干得最大的事情当属在南阳建立新的现代流通网络。针对网络建设,张兴珍提出了建设“一县三中心(日用工业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烟花爆竹配送中心)”、“一乡两超市(日用工业品超市、农资超市)”、“一村三店(日用工业品农家店、农资农家店、农副产品购销店)”的发展思路,并以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为中心,打造日用工业品、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五大经营网络。同时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与北京新合作公司合作投资8400万元,组建了南阳新合作商贸连锁公司。“通过与北京新合作公司的合作,整合了南阳市供销合作社的网点、资产、资源,同时促进了双方在业务上、产权上、经营上的合作,打造出了一个具有现代特色的流通网络。”

  目前南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建成市县配送中心35个、乡镇区域性配送中心9个、县乡超市315个、村级日用品农家店4500多个、村级农资农家店3700多个,网络已覆盖全市。张兴珍说:“如今来到南阳,有供销合作社和有‘新合作’标识的连锁店随处可见,南阳‘新合作’已经成了供销合作社的标志。”

  为农服务宏图展

  张兴珍来供销合作社的三年多时间里,干部职工都把他看作是一个工作狂。他很少有节假日、礼拜天,上午开会到下午一点钟,下午开会到晚上七八点钟都是常事。一次为了到吉林谈一个项目,张兴珍带病挂着输液瓶坐火车赶路。付出总有回报,张兴珍的执着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南阳市供销合作社三年来更是大步跨越。2006年全系统商品购销总额97亿元,2008年商品购销总额12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2009年1至5月份,购销总额和利税较同期分别增长21.3%和18%。

  目前,南阳市供销合作社领办、联办各类专业合作社400多个,入社农户10万多户,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助农增收2.5亿元;全市系统开发资产400余处,兴建各类批发市场76个,现在正在建设的26层惠农达商务大厦和欣华装饰商务中心将成为南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我们要把供销合作社的品牌进一步打响,为供销合作社在‘三农’服务中提供更大舞台!”张兴珍对南阳市供销合作社的未来踌躇满志。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