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消息引起记者的注意:烟台两年内绘出城市“地下电子地图”。烟台规划部门表示,该市将对市区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查清烟台六区内各类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建立三维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有了这张城市“地下电子地图”,往后哪里再有漏水、漏气的问题,用电脑一查便知。
今年3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将继续贯彻落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全面抓好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办法提出,各地一方面要加强地下管线档案的接收和收集工作。另一方面要开展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综合动态管理。重点加强住宅小区、工业厂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档案接收与收集工作。
而各地在这方面的工作毫不迟疑。今年6月份,云南昆明市主城区地下管线普查探测项目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昆明城市地下管线全面实现数字化统一管理,并建立起地下管线信息更新机制。在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已进入数字化管理阶段。数字市政建设首先是完成超过1.5万公里的供水、燃气、排水等各类管线以及中心城区道路沿线150多万个各类井盖、行道树等市政园林设施数据建设和入库,摸清城市地下市政管线的“家底”。从今年7月1日开始,《沈阳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也正式实施,沈阳的地下管线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如出现污水外溢、自来水爆管、施工需要管线切改时,抢修人员可通过网络系统,快速、准确地找到出问题的地方。
要建成统一的数字化地图,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年5月,在安徽合肥天鹅湖附近路面,一辆类似手推车的高科技设备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原来这是探地雷达在给地下管道做“CT”——为供热管线铺设做前期准备工作。此套设备的运用,意味着今后地下管线也能实现数字化管理。这套价值近150万元,名为路面测厚仪的IDS-RIS探地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到地下,相关软件在进行滤波分析和处理后,得到地下管线的反射图像,从而获得地下管线的相关数据。而这套从北京租借来的工具,日使用费约一万元。
测绘可以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促进了城市快速发展和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但是,专业测绘要求高,成本高,对于各地的数字化进程也是很严格的考验。 (李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