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8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花开绚丽
——写在2009棉花年度伊始

最深的记忆—— 2008/2009棉花年度是个不平凡的年度。虽然棉花丰收,棉农却收益受损。受金融危机影响,籽棉收购价格创六年来最低;为保障棉农利益,稳定棉花市场,满足纺织需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出,并取得可喜成果。

  作为一个从事了5个棉花年度的有关棉纺行业的编辑兼记者,虽然仍不及在棉花产业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棉花人”,但也可算是标准的“棉花人”,已经对棉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棉花产业中的任何一点信号,都会成为版面的“猎物”。如今,棉花年度又要即将翻过一页,迎来新的棉花年度,站在辞旧迎新时刻,往年如数家珍般的回顾仍旧历历在目,棉花市场在这几年中的变迁早已跃然纸上。

  2008年度全国棉花产量达到创纪录的780万吨。新棉上市时期,棉花价格节节下滑,眼看之前采访中了解的棉农对新棉收购价格的期望一点点落空,棉花市场出现了长期对峙格局,为此国家出台了收储政策,本报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报道。如农企生产成本调查系列报道、收储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等。

  面对棉农“卖棉难”,中国棉花协会向国务院报送了应对金融危机、保护棉农利益的报告,相关建议得到采纳。在各方呼吁下,2008年度共收储棉花272万吨,收储量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占当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3以上。其中250万吨的收储价格为12600元/吨,高出市场价格近20%。其中,棉花收购价格采取了最低保护价的形式。3月份开始,棉价开始回升,慢慢走出低谷。

  新棉播种期间,为了保持棉花播种面积,调动棉农的植棉积极性,保障纺织用棉需求,国家继续出台收储政策。据此,本报策划了《150万吨收储 企业欢喜 棉农仍愁》、《棉花种植 播下棉农多少增收希望?》、《成本下降使棉农增收有望》等选题。

  转眼又到了棉业各界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棉花产业媒体最为忙碌的时刻。全面真实报道每一个新闻热点,思棉花企所思,想棉农所想,是我们的报道宗旨。祝愿2009年度棉农有个好收益,棉企有个好利润,花开绚丽。 (吉宝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