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度很不平凡,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蔓延至实体,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9年第一季度,尽管世界各国经济的利多数据日益增多,但是全球经济远没有走出危机的阴影,也许走出了底部,渡过了最差时期,但是何时恢复依然需要观察。纺织品服装消费也受到严重冲击,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大幅萎缩。
消费不振,棉价暴跌
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纺织品服装需求陷入低迷,棉花消费也急剧萎缩,棉花价格暴跌。我国作为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三次累计收储272万吨,稳定市场价格,直到2008年11月份棉价处于最低谷,随后全面企稳回升。春节后,纺织企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市场有效供应较少,资源紧张,棉价开始持续反弹,到2009年5月份,反弹幅度累计高达30%。
根据中国棉花价格指数,2008年9月1日标准级棉花价格13464元/吨,11月20日达到本年度最低点10395元/吨,跌幅超过3000元/吨。10月下旬开始。国家连续三次下达收储计划共272万吨(其中250万吨是临时收储),对稳定棉价起了决定性作用。棉花价格持续回升,到5月12日,回升至12766元/吨。8月27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3036元/吨,自8月份以来国内棉价稳定运行。
政策主导国内棉花市场走势
我国的棉花政策主要包括棉花储备政策、进出口政策、农发行新棉收购信贷政策以及新疆棉移库补贴政策等,其中2008/2009年度最重要的就是棉花储备政策。历年中,棉花储备显示了国家对棉花市场调控的意志,特别是2008/2009年度我国共收储272万吨,总库存超过400万吨,这为国家棉花调控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年度末期,随着国内资源日渐减少,棉花价格快速上涨,为了稳定棉花市场,满足纺织需求,在“不打压”棉价的基础上,国家又出台了抛储政策,抛储总量为160万吨。
进出口政策包括进口配额和滑准税。由于我国收储了大量棉花,所以近两年增发的进口配额将会很少或者没有。这就相当于国内棉花市场形成了内循环,国际棉花价格影响力减弱。
新疆棉移库补贴政策,降低新疆棉花运输成本,也从整体上降低了棉花价格。7月份,企业竞拍成交的2008年度新疆生产的国储棉,可享受出疆棉移库费用补贴。这一政策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棉价,减少了纺企用棉成本。
整体而言,全球棉花消费缺口扩大,库存消费比有所下降,全球棉价重心将大幅上移。短期内,国内棉花价格在抛储增量下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长期看,2009/2010年度由于产量下降,消费回暖,全球棉价和国内棉价均将恢复性上涨。国家掌握了大量棉花储备,用以调控棉花市场供给,如果供给紧张,棉价上涨过快,下游纺织品价格持续低迷不振而不能大幅跟涨,纺织企业经营亏损将日益严重,国家将随时可能抛储;如果棉花价格过低,国家将大量收储,所以国内棉价将在国家预期的合理区间内运行。 (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