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22日的统计显示,全国酒后驾驶肇事事故同比下降23.8%,由此可以看到“拘留15天”的威慑力。这说明在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现状下,在各级管理围追堵截“救火”的同时,必须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保安全必须有硬性指标,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立竿见影。本周我们注意到两起小事,事情虽然不大,但可以看出,这些举措正是“为治理已成痼疾的酒驾难题,公安部拿出‘一律从重处理、按上限处罚’的‘法宝’;江苏盐城‘2·20’特大水污染事件的肇事单位法人以投毒罪,被一审合并判处有期徒刑11年”等“重槌行动”的继续。
《江南都市报》8月30日消息,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下达“命令”——超55吨运输车在赣禁止上路过桥。在即将展开的治超检查站规范管理专项整顿工作中,此举是为了确保桥梁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防止出现压垮桥梁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据悉,具体的做法与过去一样,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载、消除违法状态后才予以放行,只是执行上更加严格,必须达到“体重”要求之下,否则一切免谈。
8月29日上午,重庆渝中区金海洋商场,一名60岁左右的经营户在商场内抽烟,被消防人员抓住后带往朝天门派出所,后被处以拘留5天的处罚。这是重庆首次对危险场所吸烟者实行拘留,依据的是5月1日起实施的新《消防法》,相关条款是第六十三条: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新《消防法》实施三个月,直到此前一天,在金海洋抽烟的人,都只是给予经济处罚,而“被拘”让“烟民”们开始害怕起来。
同“酒驾拘留”、“污染判刑”一样,“超载就停运”与“吸烟入班房”同样带给不少人震动,一句“没想到”之后是“自己要小心”的回答。这说明一些“闷鼓”确实需要使劲敲打,才能在心灵上产生回声。与此同时,硬性指标、硬性手段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是否太少的问题都必须尽快予以解决,何时方方面面的“安全鼓”都能敲响,不取决于“运动式”的突击猛药,只取决于常态下的“重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