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供销合作社主任 袁靖
整 理:本报记者 陆 璐
我来供销合作社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在没有来供销合作社之前,虽然也知道些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但只是知其一二,所以当被告知要来供销合作社工作时,我觉得有些犯难。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工作真是大有可为,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团结一致的状态,让我有了十足的干劲。因为对供销合作社的不了解,这一年我基本上都是在学习、在摸索、在探讨。一年的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那就是一定要重视基层社的建设。
新网工程可以说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项“民心工程”、“兴旺工程”,因为有了几大网络的建设,农民的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在哪里?一定在基层。然而,对于“新网工程”来说,资金的缺乏成了最大的问题,往往出现“扶强不扶弱、扶大不扶小、扶上不扶下”的现象,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科学发展应该是和谐发展、共同进步。要发展必定要先打好基础,基础在哪里,在基层。我们的基层社有“三可”:基层社最可怜,不少基层社因为资产流失,缺乏资金而发展困难,日子过得紧巴巴,多可怜;基层社最可爱,可以说80%的供销合作社下岗职工都在基层,而他们中的不少人即使下岗之后依旧从事着为农服务的工作,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供销合作社一样,他们多可爱;基层社最可怕,根基牢固是一座大楼的基础,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基层社发展,供销合作事业是不会发展起来的。所以,作为供销合作事业的一份子,我深知基层社建设的重要性,工作的重心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基层社建设上来。
今年我准备对基层社加大力度发展,首先试点几个中心社,把相邻的几个基层社进行整合,减去闲散人员,成立中心社。同时,进行开放办社,大力吸纳那些专业大户、经营大户、有能力的农民,返聘他们入社,合股对供销合作社进行管理。因为这些人最了解农村、最知道农民的需求,加上自己本来就是农业能人,由他们来做这项工作最合适。为了保证他们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再不能按从前的工作方式,我要与这些供销合作社主任签订合同,既然来这里工作,那就等于承包了这项“工程”,非做好不可。我把这称之为“一包四保”:当这些能人承包下这项任务,就得保证所做工作是为三农服务,保证基层社资产的增值、保值,保证租金按时收缴,保证基层社精神文明建设。这是要求,是压力,更是动力。谁要干得不好,我们马上解聘,市场竞争下人才竞争最关键。
我来供销合作社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份事业,我要脚踏实地地在基层干好每一项工作,做供销合作事业大楼最稳固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