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曹家庄村农民陈明利在2007年注册成立了明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为社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成功打造了享誉周边地区的蔬菜品牌。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20多人,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1万亩,公司5个蔬菜品牌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去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560万元,并被山东省农业厅推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立社”:练就硬技术
“蔬菜缺什么肥料、发生了什么病虫害,只要让明利给看看就什么问题都给你解决了,我们都信任他。”在当地,通过蔬菜种植起家的陈明利,被群众称为“蔬菜病虫害的克星”、“发家致富的好参谋”。1991年,思想超前的陈明利在周边乡镇建起了第一批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为掌握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他购买了一整套蔬菜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书籍,订阅了《农村大众》、《农业科技报》等7种报刊,并先后到寿光、苍山等蔬菜种植地区学习蔬菜栽培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他自办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站,引进推广80多个蔬菜新品种,引进销售30多个国家的70多种生物药剂,建立了科技推广试验田,对引进的任何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先试验后推广,累计投资8万多元。2007年初,陈明利收看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课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和谐新农村》,从中大受启发,于是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7年12月他发起成立了全市首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明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强社”:推动标准化种植
陈明利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现在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发展无公害蔬菜前景广阔,瞄准大型超市(专业市场)等高端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种植基地,走特色蔬菜发展之路才是立身之本、创业之道。本着这一思路,陈明利要求所有入社会员与合作社签订标准化种植承诺书,引导社员严格按照标准化种植操作规程种植蔬菜,确保生产安全菜、放心菜。为使社员能够熟练地掌握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灭虫等栽培管理先进技术,合作社实行免费培训制,先后购买了土壤肥料速测仪、彩电、VCD,订购了40多盘农业科技光碟,成立了农业科技放映室,组织社员分期分批免费学习,并邀请国外蔬菜专家和中国农业大学刘秀峰博士等权威专家举办了4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培训班。现在,蔬菜基地亩均收益由粗放管理的7000元提高到标准化种植的1.5万元。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对社员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种植规程、统一产品销售的“四统一”服务制。在农资供应方面,合作社以最低价格为社员提供环保农药和绿色肥料,社员先支付60%的农资款,其余的农资款在回收蔬菜产品时支付,既确保了生产健康菜,又降低了社员投资风险。
“兴社”:打造个性品牌
“要想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形成特色产业,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依靠培植品牌、塑造品牌,才能不断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在合作社运营中,陈明利始终牢牢把握这样的目标定位。
“一名社员代表了一个品牌,代表着整个合作社的形象和利益。”为使合作社实现科学有序发展,陈明利与社员共同研究制定完善了《合作社章程》,建立了《全体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对社员实行动态管理,每名社员生产的产品设置一个条形码,定期抽检,凡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社员,严格按制度办事,维护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共建共赢。
培植产品形象品牌,大力实施品牌立社、兴社战略,才能在市场大潮中闯出自己的一席之地。为此,合作社一直致力于抓好商标、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目前,合作社已成功注册了“鲁莱明利”蔬菜商标,认定了山药、芹菜、马铃薯、韭菜、苤蓝等5种无公害蔬菜产品。合作社培育出的芹菜芽,远销上海、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地,每公斤卖到20元。莱芜银座超市已与合作社达成初步协议,将在省内各大连锁店上市销售。 (张奎 刘文卷 吴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