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利不安全 ?保障房质量拿什么来保障
8月26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表示,自9月1日起对全北京的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执法检查,保障房工程是这次检查的重点。而导致此次检查的“导火线”就是北京首个“两限房”项目——西三旗瑞旗家园的质量问题。
瑞旗家园业主徐先生说,准备装修时发现墙上没刮出水泥,用手指轻钻,灰土飘落形成圆孔。7月31日,开发商将墙壁敲倒,发现露出的钢筋独立于房屋主体结构之外,没有与室内钢筋勾连在一起。但是,徐先生拿出《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显示他们的房屋在5月12日通过验收,其中“建筑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与“墙面、地面和顶棚面层质量”两项均被鉴定为符合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均盖章签字。“比豆腐渣还豆腐渣”的两限房自此受到世人关注。
而保障房的问题并非仅存在于北京。蓝桥名苑是浙江杭州市九堡地区典型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一期800多套经适房在交付过程中,普遍出现空鼓、裂缝、楼顶渗水等问题,各类投诉累计达到500多套。房屋还存在很多设计缺陷,最突出的是所有的厨房间都没有引入自来水管道!据悉,蓝桥名苑工程2005年开始施工,原计划2007年交房,但直至今年6月底,一期800多套才开始交房。可是,晚交房并非是“慢工出细活”,相反却是问题不断。除蓝桥名苑外,丁桥辰秀嘉园7月交付的2000多套经适房也因质量问题引起纠纷,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也是墙体空鼓、裂缝、渗水。从8月18日开始,杭州市对在建经济适用房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全面体检”。辰秀嘉苑、蓝桥名苑因存在较多质量问题,两个项目的开发单位被取消参与经适房项目的投标资格,施工和监理单位也被暂停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投标资格。
近日,全国各地相继爆出“经济适用房”“两限房”质量无保障的事件。这原本惠国利民的好事,为何成了让老百姓爱不得恨不得的“鸡肋”了呢?
开发商:无油水难保质量
一家地产开发公司负责工程建设的高管说:“经济适用房的利润比较薄,这是导致开发商忽视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建设上由施工方包办,施工方就更乱了,有的是大承包,有的再继续分包下去,这样很难控制工程质量。”
根据2007年12月国家七部委下发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利润率按不高于3%核定。业内人士指出,“3%是比较低,这样的房子,建设周期基本在两年左右,同样的商品房利润,至少可以控制在15%~20%。”还有知情人士表示,杭州两个经济适用房的项目都是亏本在做,“工期不断延长导致成本上升,施工方从自身利益考虑,想利润最大化,导致施工过程中不断偷工减料。”
施工方:不在验收范围内
北京瑞旗家园的建设单位为北京市住总房地产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是北京住总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2008年1月,瑞旗家园还通过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检查,而“结构长城杯”正是北京的质量最高奖。瑞旗家园的施工方日前承认该楼盘质量存在问题。施工方生产经理杜伟说,酥脆墙壁的材料和混凝土配比都存在问题。这说明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存在监管失职。
为什么明显的瑕疵验收都没有看出呢?杜伟解释称,小区验收房屋质量是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至于如何抽样及被抽到的房屋须做哪项检查,都不由施工方负责。此外,住房验收只采集主体墙等房屋建筑实物,其中一部分查看书面材料即可,“阳台隔墙属于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和房内隔墙不包括在验收范围内。”而且,北京今年1月开始实行“一户一验”制度取代抽验,也就是开发商交房时提供“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记录表”。只是瑞旗家园的业主手里都有“分户验收表”,可惜房屋质量依旧没有保障。
政府:监督管理未到位
虽然政府不再做工程竣工验收的工作,但是从保障房的地块划定、招标、建设、施工、交房等各个环节,都应该行使其必要的监督管理职权。由于经济适用房的大面积的严重质量问题,广东深圳市副市长吕锐锋曾向市民道歉,坦承政府有关部门在装修工程的监督管理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职行为,没有认真履行好职能。但是,仅仅道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正如有人建议:在缺乏竞争的保障房建设领域,要“改变竣工验收的组织和实施单位均为建设单位导致缺少制衡监督的情况,建立起独立的房屋验收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督作用”是必须的工作。(李彩琴)
无 序 有 道 理 ?有车不坐、有活不拉、有路不走是为什么
北京南站黑“摩的”为何多?
自从北京南站去年通车,其周围的黑“摩的”也随之活跃起来。记者在北京南站公交总站看到,随处可见招揽生意的黑“摩的”,有的甚至在车头放上一块写着“南站”的小牌子,等候在公交站旁。记者在旁观察,发现不断有提着箱包的乘客上前询问价钱,黑“摩的”生意似乎相当不错。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黑“摩的”大行其道呢?记者发现,南站虽然已经通车一年多了,但其周边的配套设施还在建设之中,离公交车站较近的南站北广场至今尚未投入使用。赶火车的乘客在公交车站下车后,还要换乘“临线”公交车到达几公里外的南站南广场候车。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单是被命名为“北京南站”的公交车站就有4个,分别为“北京南站(站内)”、“北京南站(西行)”、“北京南站(站外)”、“北京南站南广场”,其中只有“北京南站南广场”站乘客能够在下车后徒步进入火车站,最远的“北京南站(西行)”站离火车站还有3公里的路程。由于没有明显的指示标志,许多不熟悉情况的乘客选择了更为方便的黑“摩的”。
北京站黑车打不跑?
在收听北京交通广播时,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北京站每天早晨8点半左右都会发出“出现旅客滞留现象,需要出租车200辆”的讯息。为什么出租车都不愿意去北京站呢?由于正规出租车运力不足,旅客在出站后不得不长时间排队等待,许多人在无奈中选择“黑车”离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记者了解到,原来在北京站有一批专门检查出租车卫生情况的执法人员,他们带着白手套,只要在车身上摸出一点土,马上罚款200元。“车子每天在外跑,就是天天擦也难免有灰尘,而这就要罚款,一趟活不过拉10多块钱,他们一罚就是200,谁还想去?”一位出租车司机无奈的说。“严打”卫生造成许多出租车司机都有意避免去北京站,而运力的巨大缺口只能由“黑车”去填补了。
过街设施为何成摆设?
崇文门外大街是一条双向6车道的城市干道,大街两侧全是住宅区、购物广场、KTV、银行、医院等,其中南段共设有2个地下通道,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十字路口旁,之间相隔400多米。记者看到,在10分钟的时间里先后有20多个行人横穿马路,由于道路中间的隔离设施是由低矮的灌木组成,因此不单是年轻人,有的老人也加入了横穿马路的队伍。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从路西的住宅区到马路对面的银行再返回,如果经地下通道通过至少需要10分钟,而如果选择横穿马路,只要2分钟就足够了。并且虽然地下通道设有自动扶梯,但记者多次在不同时段前往该处,从未遇到自动扶梯开启的情况,行人只能顺着自动扶梯的台阶徒步下行。这些比通常台阶要高得多的台阶记者上下都感觉十分困难,如果是腿脚不便的老人,那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李 晓)
无 责 谁 当 真? 群租房为什么“遍地开花”
今年6月,杭州市在一周内发生了三起群租房失火事件,群租房安全问题引起重视。群租房究竟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北京某高校附近的群租房。
位于北京西三环附近的一处建筑,从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的住宅没什么两样,但由于附近高校聚集,这幢楼中大部分房屋都已经变成了“群租房”。而这些群租房的租客,大都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准备自考或考研的学生。租客小严告诉记者,她所租住的床位在一个60平米大的一室一厅内,而这小屋中一共住了10个人。记者了解到,由于空间有限,床位全部是上下铺形式,为了方便,租客纷纷在床的四周挂上布帘,而这种做法由于存在火灾隐患,早已在学校宿舍管理中被明令禁止。
小严说,早在入住时,房主就与她们签订了合同,明确要求房屋内不能做饭、不能使用电器等。电脑可以使用,但是由于屋内人多而插口不够,只能使用插线板来满足需求。
当记者问及楼内消防设施的情况时,小严表示她并不清楚,在入住时也没有人向她说明消防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情况。而在楼内,本该在醒目位置张贴的紧急逃生图也毫无踪影。关于这点,租客们表示:“好像只有一个门,有情况顺着走廊跑就可以了。”
就是这样一张床位,还是小严千挑万选选中的。据小严说,她曾经看了几处类似的群租房,很多都是在房间打上隔断后租售,进去后十分昏暗,让她觉得“上不来气”。
针对群租房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北京市西城区已开始全面整治“群租房”,根据要求,出租楼房人均使用面积不能低于7平方米,从而改变眼下的混乱局面,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李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