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从权威机构的预测数据还是粮棉对比、棉花产业复苏的表现上,我们都可以清晰看到2009/2010棉花年度,棉花走在恢复的路上。
恢复性的供求数据结构
与产量、需求、库存均大幅下降的2008/2009棉花年度相比,2009/2010年度的全球棉花数据将呈现止跌、企稳、小幅反弹的特征,是一个恢复性的数据结构。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本年度我国棉花产量729万吨,比上年度的780万吨下降6.5%。消费1012万吨,比上年度的985万吨上升2.7%。进口量174万吨,比上年度的152万吨上升14.5%。期末库存379万吨,比上年度的434万吨下降12.6%。预测库存消费比为34%。
从上述数据可以读出如下几点:
1、棉花产量继续下降。直接原因是种植面积下降,粮棉比价扭曲使得这种情况持续。据中国棉花协会5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将较去年下降11%。
2、消费止跌并小幅回升。当前全球经济的恢复有利于我国棉花消费企稳回升,这个判断也得到纺纱量数据的印证。但出口情况截至目前依然不是个乐观的数据,预示外需提振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外需提振依赖全球经济的持续恢复和国际贸易环境的趋好。
3、棉花进口的恢复性。2008/2009年度棉花进口大幅下滑至14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下降了44%,比2005/2006年度下降了66%。可以预见的是,2009/2010年度棉花进口也是一个恢复的过程。影响进口的关键因素是2010年的滑准税和棉花进口配额政策,美棉期货当前对国内棉花的实质影响很小,只是微弱的心理影响,2010年之后影响才会恢复。
综合以上,按照绝对数据分析来看,全球不缺棉花,考虑国家储备和进口恢复,我国也不缺棉花。按照相对数据来分析,2009/2010年度的供求面是一个偏好的基本面,供求矛盾向有利于上升转移,稳中有升是比较符合供求状况的。
相关数据继续需要恢复平衡
粮棉比——
当前1:6.5的粮棉比显然处于低位,是国家政策作用于粮食的力度高于棉花使然。棉价对比粮价持续低位,是棉花进入减种周期的经济要求,是不可逆转的,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全球也存在。
中外比价——
CotlookA指数按照滑准税换算的进口棉价格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基本持平。内外棉价基本并轨,显示当前的价格在内外经济环境下,处于比较合理的价值中枢附近。棉花中外比价也处于五年均衡区域。
棉价相对位置——
与其他大宗商品的比较关系显示,近5年棉花价值中枢处于横向状态,落后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并发生长期背离,这是棉花产业链的基本面、政策面与货币金融面共同发挥作用使然,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期,并伴随供求面而发生趋势性转折。综合相关数据结构显示,本棉花年度前期构成孕育期,后期棉价运行趋势有望改变。
棉纤比——
当前化纤价格在9500元/吨一线,同国内棉花价格相比处于低位,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棉价大幅攀升。
棉花产业在阵痛后处于恢复中
长达6年的棉花产业链洗牌的最困难的时候快要过去了,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等逐步淘汰弱小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能,并走向规模化,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已经实施了6年,120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按照质检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工并公检棉花,2008/2009年度加工量400多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半数以上,到2010年新棉上市,将只允许达到质检改革方案的加工厂生产新体制棉花。2009/2010年度质检体制改革进入到了最后的日程。
纺织业的调整比较靠后,内在原因是一样,都是产能过剩问题。2009年以来,纺织行业得益于国内需求持续回升,以及对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政策的积极作用,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已经从今年1、2月的低谷逐步恢复,二季度以来多项指标表明开始企稳回升。
棉价走势的恢复性
2008/2009棉花年度初期,受金融危机影响,棉花期货价格指数跌到了10150,连续击穿流通成本和生产成本。把2008年10月至今的行情称为恢复性行情,目前仍然走在这个过程中。之所以说是恢复性,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其一,恢复性行情是存在宏观经济背景和棉花产业链战略性发展的客观要求的。
其二,恢复性行情是有市场基础的,棉花产业链所处的整体状况是恢复性行情的主体背景。
其三,棉花期货也处在打基础、着重基础功能建设的阶段,夯实产业链基础是棉花期货发展的关键。其四,恢复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目标是瞄准历史高点夯实基础。
其五,恢复是一个进程,预示着行业最艰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价格低位也成为历史数据了。
其六,恢复性行情是曲折的,这是多种因素使然,恢复需要反复,反复夯实基础,价格的运行不是单边的,而多表现为摆动性。
四点恢复性回升的表现
生产增速持续回升。 2009年1月—5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496.65亿元,同比增长5.21%,大类产品产量增速较2月末普遍回升,另外一个特征是化纤产量增幅已经超过上年同期水平。
出口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在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1月—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604.2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6.44个百分点,但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在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在美国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提高了3.75个百分点,行业贸易顺差同比扩大11.58%,出口竞争力系数比上年同期提高1.22%。
内销增长成为全行业企稳回升的主要支撑。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月—5月累计实现内销产值10532.47亿元,同比增长9.42%,行业内销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77.07%提高到了80.03%,内需对行业稳定回升的第一拉动作用不断加强。
恢复带有曲折性和反复性。原因如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尚未走出谷底,外需前景并不乐观,出口和内销比例也在持续调整中。二是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明显。三是行业内企业两级分化状况依然严重,总体数据偏好,但个体差异严重的特征非常明显,总体增长和结构调整并存。四是资源价格上行和最终市场降价的压力仍在加大,纺织业资金链继续承压。
棉价重心上移
新年度现货价格将较2008/2009棉花年度重心上移700点,在13000元/吨附近,绝大多数时间棉价会在12000—14000元/吨区间运行,12000元/吨之下或者14000元/吨之上停留时间会较短。美棉期货的运行区间为52—68美分/磅,运行重心位60美分/磅。郑棉期货波动重心位大致在13500元/吨,12600元/吨下方和14500元/吨上方不会停留很长时间,价格运行方式将表现为重心上移的震荡上升。届时,仓单增长也会呈现恢复性。近期行情的主脉络是寻求棉花收购期价格重心位,逐步震荡盘稳后,将会走出梯次上行行情。
伴随着新棉上市、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发行信贷试点的突破以及其他市场促进因素,棉花期货市场的基础也将逐步扩大,市场的流动性、沉淀性、容量性、功能性指标以及价格活性指标同样会恢复性走强,可以预见的是2009/2010棉花年度同样是棉花期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一个起点。(作者系神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