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BB肥难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服务。BB肥与其他肥料品种相比具有养分配方灵活、工艺和设备简单、成本低等特点,但BB肥对于农化服务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我国,如果想把BB肥的特长发挥出来,必须舍得在服务上投资,否则农民很难接受,也很难大面积推广。
关于目前国内BB肥配方的问题上,我从植物营养理论角度谈一下我的看法。首先,BB肥应走出过分差异化配方的误区,不必追求过分细微。当然这绝对不是说配方不重要,对于BB肥来讲,配方非常重要,但是有一个大致的配方就可以,不要过分地细微。因为中国农民不同于国外大农场主,以美国BB肥产业为例,当地农场主都产业化规模经营,而且农业的产业化水平非常高,我们国内大多数是一家一户,规模小,难以细化配方。国内现在可以划分区来说,地级的区,大概有一个配肥站比较合适。
第二,不应该按一次施肥去设计配方。因为复混肥,包括掺混肥,它在我们作物全程施肥中(基肥、追肥),复合肥定位在以基肥为主;常规氮肥以基肥和追肥两种方式,而且氮肥分次使用肥效高;磷肥有后效,移动性差,不必季季都施,特别是华北地区,表层富集已经是一个问题。因此,我们的配方,绝对不是简单地需要多少配多少,我们必须考虑到植物营养、当地的土壤,因地区、土壤、作物的不同来进行配方,并且采取基肥和追肥两种方式施入。
第三,BB肥配方不在于盲目追求高,而在于拿出一个真正好的配方。我国BB肥品种产品很多,但是目前归纳起不外乎是两种,一个是高浓度,一个是高氮含量的配方,在一些BB肥产品中,高氮的含量甚至完全违反土壤和植物需求,例如30-5-5,这种高氮畸形配方很容易出现烧苗问题,特别是南方高温季节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而且,高氮BB肥又大多宣传的是一次性使用,免追。我们国家一些品种,特别是杂交水稻品种,要想发挥新品种的超高产,必须到后期氮跟上,现在施用高氮BB肥到后期肥效很难跟不上,高产就更不用说了。
我推荐一个新产品——缓释BB肥。因为近几年,我国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但养分利用率持续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缓释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我国缓释控释肥因工艺技术难、成本高、价格贵,主要用于花卉等,发展规模很小,作为国家“863”项目和国家公关研究缓控释肥的主要单位之一,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去降低缓控释肥的成本,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上,解决我国持续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