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朋友们说妙高寺水好,泡茶犹佳,却一直未曾品饮尝到。周末朋友来约去妙高寺取水,于是带上数只纯洁水桶,欣然前往。
车行进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扑面而来,人的心情顿感豁然开朗。妙高寺曾经是昆明很有名的寺庙,位于郊区的三华山上。三华山山势险峻,上山的路崎岖异常。嶙峋的怪石形态各异,舞蹈着的树木和欢笑着的花朵在路边探头探脑,高而峻的山腰间还巧妙地缀上一带白云。常说好水在深山,看来确实如此。于是又想起茶想起水来。水为茶之母,已是常识。陆羽《茶经》早有此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是茶人耳熟能详的话了。至于论水的诗句就更多了:“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品茶”……诗中的水已是如此可人,妙高寺的水就更当是泉甘而水醇醉倒人了。
我在想着这些诗的时候,车已到了妙高寺。看寺四周,林深树茂,古树森森。寺分为前园、中园和后园。后园除了些老树,现已是停车场。我们从后园进入中园,只见古柏高大,新修的大雄宝殿和天王殿琉璃瓦金碧辉煌,佛像前香火氤氲、木鱼声声,人虽不多,却也是参禅礼佛的好所在。看见大殿旁满是断垣残壁、破瓦残砖,想想寺宇原来的胜况,实在令人伤感。好在寺院正在恢复之中,青山还在,清泉还流,无数的热心人正一年年努力着要恢复这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古寺,这也算是一件幸事吧!寺园中种满了玉兰、山茶、海棠、牡丹、梅花、桂花,大朵大朵的绣球花开得正好。我们直奔取水处,只见殿后依山建有水池,池水清可见底,一条龙嘴里还汩汩潺潺地吐着水,这就是妙高寺有名的龙潭水了!看那些水,清澈透明,轻轻掬一捧,冰凉沁人肺腑。喝一口,有着淡淡的甜味,而带着甜味的清凉就一直进入了腹心里了!看来,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用这样的泉水泡出茶来,当然是茶汤色美而味佳了!于是急匆匆取桶,喜滋滋灌水,又兴冲冲把泉水送回车上。
我们四处转了转。至前园正门内,有一棵巨大的生长了700多年古凤凰杉树,枝繁叶茂直耸入天。待返回泉边石桌上坐下来,只想随意休憩一下。我们刚坐下,院内的师父就端来了几杯茶,纸杯子,绿茶。大家海阔天空感叹起妙高寺感叹些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来了。话一多口就渴,不经意间端起杯子一喝:茶是甜的,飘着淡香,细一看,汤是淡绿色的,茶当是今年的早春绿茶,嫩而柔,娇而细。再喝,无苦涩,甜味回肠荡气耐人寻味。人人都说妙高寺的水好,看来果然名副其实啊!于是,我们坐下来静静地喝茶。听着潺潺的水声喝茶,听着轻轻的木鱼声喝茶,茶里又有了一股特别的香味,那是来自大自然里的清香,淡、雅、幽!那是来自佛音里的安然淡定超凡脱俗。
微风从山中吹来,带来一山的林涛,也带来一山的清凉与幽静。风进寺院,穿过林木,弹响树上的叶片,又摇响一地的光斑,让坐在树下的我们:心静极了!但心却是鲜活的。眼净极了,但眸却是明亮的。人淡然了,思想是流淌的。聆听着泉的音乐,喝一口茶,此情此景,我又不由自主像郑板桥一样生出“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 ”的渴望来。试想,在这样幽静的山中古寺里,满耳是远处的波汹浪涌林涛声身旁是款款潺潺恍如无声的清泉音,用随手从大山深腹里流淌出来的活水享茶,边饮香茶边神游天外,“一座青山入座来,半山泉水任享茶”。当是怎样惬意的大享受啊。有这样的好水佳景,何需“六艺助茶”,任何一种茶泡出来,都是世间最美的甘露、云液和仙汤。任何一杯茶喝下去,都能品饮出喝出禅味诗意、平和、温馨、清心和香洁。
轻轻挥挥衣袖,把浮躁和浮夸抛下,带着妙高寺的好水和一颗洁净的心,心中装着妙高寺“高则入定大千世界无比;妙不可言一片白云来去”的名联,下山回城。
此后多日,用妙高寺的好水泡好茶,生活里飘着茶香,感觉生活每天都是崭新的心情每天都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