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便民金融背后的信合支农情怀

□ 杜 旭 文/图

  图为蒋定之副主席在花溪合行马铃分理处调研并与前来办理业务的农户亲切交谈。

  背景提示:

  近年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把解决辖内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域的金融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了解,贵州省共有零金融机构乡镇250个,经过贵州省农信社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已解决了178个零金融机构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按照贵州省联社的计划,到今年底将全部解决剩余的零金融机构乡镇的金融服务空白问题。农村信用社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方面的努力,不仅获得了广大农民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9月3日,中国银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蒋定之,合作金融监管部主任藏景范一行,在贵州银监局局长王岩岫、副局长冉太模、花溪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陪同下,驱车来到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马铃分理处调研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便民服务点情况。

  一次特殊的对话

  9月3日上午,蒋定之副主席来到花溪合行马铃分理处调研。进入营业厅,蒋定之副主席首先走到储蓄柜前,看见农户们排着长队在办理业务便向前问道:“这位农民朋友,来取钱的吗?”

  “是啊,来取孩子在外打工寄回来的钱”。

  “取款方便吗?”

  “方便,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都要到14公里以外的青岩镇去取,来回要花8元钱车费和近一个早上的时间,有了这个便民服务点以后,几分钟就可以办完了” 。

  蒋定之又接着询问另外一位农户:“你也是来取钱的吗?”

  “我是来存钱的,今天赶场天刚卖辣椒和豇豆的1000多块钱,带在身上不安全,放在银行又放心又方便”。

  听完农户的回答,蒋定之副主席点头表示满意,随后信步走进信贷员办公室。

  “贷了多少钱,利率多少,一个季度要还多少钱利息?”蒋定之副主席一边翻看信贷资料,一边询问正在办理贷款的农户缪小雷。

  “前年在花溪合行的支持下贷款两万块钱种西瓜,收成很好,想再申请三万块钱贷款扩大种植规模。花溪合行的服务态度好,对我们农户的支持很大,在贷款利率上给我们优惠,两万块钱一个季度就三百多块钱的利息”缪小雷回答道。

  蒋定之笑着说“那你在村里也算比较富裕的吧?”

  “算是吧”,面露笑容的缪小雷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偏远乡镇的金融“独苗”

  随即,蒋定之询问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吴勇:“马铃乡基本情况怎样,这里还有其他金融机构吗?这个网点是固定网点还是简易网点,一周营业几天?”

  吴勇答道:“马铃布依族苗族乡总面积81.0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民组,总人口8946人,其中农业人口8766人,少数民族人口4421人,全乡农村人均纯收入3265元,属省级二类贫困乡镇。花溪合行马铃分理处是马铃乡唯一的金融机构,成立于1954年。由于受当地经济的影响,业务量非常小,历年亏损。2001联社决定撤离马铃信用社,农户存取款需要到14公里以外的青岩镇办理,但信贷业务一直持续至今。”

  “2008年9月,根据《贵州银监局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为了让马铃乡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我行决定恢复马铃分理处营业网点。经银监局批准,马铃分理处于2008年12月28日重新开业,每周一至周三到各村提供信贷服务,周四(赶场天)对外营业。”

  “另外,我行在一些有条件的村设立 ‘驻村金融服务办公室’,将服务延伸到村里,让老百姓在家里即可享受我行服务,解决了当地老百姓金融服务难困难,节约办理业务的成本。”

  为农服务不计成本

  “目前网点营业效益怎样?”蒋定之接着问道。

  “马铃分理处开业至今已有8个月时间,截至目前各项储蓄存款余额78万元,贷款农户数1442户,贷款面达到81%,各项贷款余额476.64万元,贷款规模较改制之前增加了4.2倍,按五级分类划分,不良贷款余额为117.23万元,占比为24.6%。预计2009年马铃分理处全年各项收入28万元,各项支出59.4万元,亏损31.4万元。虽然马铃分理处是亏损的,但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老百姓金融服务需求是我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行将进一步改善营业环境,增强服务功能,为马铃乡和花溪区的经济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听完吴勇的回答,蒋定之称赞道:“这个做法很好,对群众帮助很大。”

  随后,蒋定之来到位于青岩古镇的青岩支行考察,看见整洁明亮的服务环境与员工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蒋定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蒋定之走到信贷员身旁,亲切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把金融支农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