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
宣化农行分理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辆嘉陵摩托车停在宣化农行分理处外,一位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走进了宣化农行分理处,好不容易才挤进了嘈杂的人群。接近窗口时,他从裤兜里掏出了牛皮纸,展开牛皮纸,将里面很皱的一小沓零钱递了进去,在隔墙听不到说话声的屋里,营业人员用手数完一张张钱,一手打着大黑算盘,一手在密密麻麻的手工账簿上记账,仄仄的、黑黑的分理处里他足足等了二十分钟方走开。
镜头二:
宣化信用社营业厅
1997年,宣化信用社外,一辆机动卡车停了下来,一位穿着的确良衬衫的50来岁的男人,下车后直接走进了信用社营业大厅。大厅里不再有拥挤的人群了,都自觉排好了队,很快,他排到了最前面,隔着透明的防弹玻璃,戴上营业厅里配置的客服眼镜,小心地将一沓百元钞递了进去,信用社工作人员接过钱,“哧”一声,钱便从点钞机里过了数,随即“咔嚓、咔嚓”,便从电脑里打印了存款凭条,全过程他看得清清楚楚,心里很是踏实,五分钟他便办理完存款离开了营业厅。
镜头三:
上岛咖啡厅
2005年夏天,一个时尚小女孩坐在咖啡厅一角静静地品尝咖啡。咖啡厅外停了辆白色轿车,车里出来一位老人,戴了副眼镜,手持一提包,走进咖啡厅后也来到这个安静的角落。在女孩的对面,他慢慢地坐了下来,顺手打开了提包,拿出了笔记本电脑,熟练地插线、开机,然后敲击键盘。小女孩惊奇地探过头来,只见他登陆了网上银行,随即转账汇款,十秒钟后,电脑屏幕上显示交易成功,小女孩脸上眼睛里充满了羡慕,脸上露出了笑容,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位老人就是我的爷爷,一个个真实而又生动的镜头,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金融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正如爷爷所说,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爷爷从开摩托到开卡车再到开上私家小轿车,金融业也由落后到便捷到现代化,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创新,经济也在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