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保持供销合作社经济较快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 汪传舟

  面对国际风起云涌的经济形势,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困惑和不确定性。如何清晰判断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正确认识经济的真实基本面?如何理性看待个别行业所遇到的暂时经营困难?如何保持供销合作社经济较快发展?

  战略对策

  千方百计用好政策,高度强化对政策的敏感性、时效性、前瞻性反应。借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机,落实再生资源增值税抵扣政策调整的应对策略谋划;用足用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借助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的政策,全面疏理、提升和优化五大网络的规模和结构;利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债券发行门槛宽松政策,借势发行本系统企业短期债券;借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三农”的资金投放政策,全面拓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拓展烟花爆竹、茶叶、化肥等产品出口;借助实行支持性价格政策,完善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与农资综合直补的联动机制,扩大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规模;借助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时机,培育与拓展日用消费品零售行业新的增长点。

  着眼长远,未雨绸缪,充分运用低成本扩张战略,织紧网络、延长产业链。伴随着价格震荡、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性日益显现。一大批无力抗拒市场风险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停业、歇业、关闭或破产,诸多行业将加速洗牌。由此带来的行业间联合、兼并、重组与收购势所必然。我们应该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加快、行业洗牌整合加速的契机,着眼更高更远的战略目标。通过低成本控制上游资源、低成本占领中心市场、低成本吸纳高端人才、低成本兼并重组控股关联企业、低成本抢占终端市场,来迅速织紧网络、延长产业链和壮大自身。可以预见,农资、再生资源、棉麻三大行业正由“春秋”走向“战国”,谁能成为最后真正的霸主?关键在于谁能通过低成本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着力提高企业内生性增长动力。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多数企业在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后,经过最近连续5年的快速发展与扩张,在规模、资金和市场占有率等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制、机制与创业激情迸发的巨大能量基本释放到位。多数企业依赖规模扩张、制度创新、投资带动等优势快速发展的惯性开始减速。从宏观决策管理层面看:我们面临战略级的优秀企业家不多、先进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度创新的自觉性动力不足等问题;从企业微观管理层面来看:很多企业面临复合型人才匮乏(更谈不上人才储备)、流动资金缺乏、管理手段贫乏等先天性缺陷和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的双重矛盾。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创新,全面提高企业内生性增长动力,无疑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性选择。

  调结构,保市场,顺大势、做波段,稳中求进。具体来说,“调结构”就是针对2009年的特殊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合理安排好社属企业生产要素的布局和结构,正确处理好流动资金、商品库存和长线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是流动资金要有充裕准备,商品库存不宜过大,长线投资不能盲目、更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保市场”就是,做数量、上规模、保市场份额;“顺大势”就是科学分析与准确预测价格走势,不轻易下赌注逆市场博弈;“做波段”就是勤进快销,不盲目积压库存。归根结底的指导思想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稳中求进”。因为在复杂的环境中,突出“稳”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几点思考

  要善于从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时下,相当多的人将本次危机与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相提并论,得出本轮衰退至少将延续5年以上的结论,将全球金融包括中国经济视入长期悲观的不确定性中。但是中央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没有动摇(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国目前面临的困难不是中国经济自身出了问题。若此,中国经济在2009年中期提前出现拐点便有了依据。这似乎可视为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还比如:消费与“三农”的增长也将是所有不确定中最大的确定性,中央提出要扩大内需,其中很大比重是解决消费与三农问题。 供销社的宗旨就是为三农服务的,因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悲观与怀疑供销社系统发展的大趋势?

  要善于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把握着力方向。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果我们判断失误、决策错误,特别在战略上如果用错了着力方向,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危局呼唤大智慧,越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越需要冷静观察、科学分析、缜密思考,越要明确战略定位,在当前特定的形势下,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战略决定成败,战略出错,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要善于在多变的市场与政策调整中,把握机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无数实践证明:跌宕起伏、快速多变的市场,往往机遇最多,且机会成本最小、机会利润率最大。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捕捉机会、运用得当。一是在必然性中制定战略。因为必然性很快就上升为普遍性,而战略决策不能博弈偶然性、不能心存侥幸;二是在偶然性中捕捉商机。因为偶然性中存在必然性,危机中蕴涵机遇,而机遇往往只被少数人获得。为此建议三句话:正视危机要“足”,捕捉商机要“准”,抢抓先机要“快”。

  要善于在逆境中,坚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信心。一是建立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完善系统体制创新。二是提升供销合作社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三是夯实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的基础,推进基层组织创新。四是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服务方式创新。

  (作者系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财会处处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