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书是某民营企业的电工,前不久,他在企业新上的生产流水线上进行电路布线时把线路连接错误,造成了整个供电系统多次跳闸,带来巨大的损失,被企业辞退。说起这事,蔡书一肚子委屈。据他讲,像他这种“小工种”,自打被企业聘用后的几年时间内,没有一次机会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即使是新设备投入使用,企业也只让他们自己摸索,当然会有问题。
其实现在像蔡书所在企业这样,忽视对“小工种”培训的情况普遍存在。一般企业组织职工培训,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规模大、人数多的主要工种,而那些所谓的“小工种”,有的企业只需要单人单岗就能够满足正常生产,如果把这样的工种纳入培训范围,势必要增加岗位人员配备,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额外的人工成本负担,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安排。还有的企业认为“小工种”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人员流动性大,把这些人员培训强了,容易出现流失现象,更不愿意在“小工种”培训上花本钱了。
现代企业生产,各岗位、各工种之间如同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只有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同步运行,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失衡,整个生产流程就会因此而中断。所谓的“小工种”,在很多企业都存在,他们也是企业生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做好这些“小工种”的培训工作,应该是企业职工培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工种”同样发挥着大作用。企业领导切不可把“小工种”人员不当人才。“小工种”虽然不比主要岗位那么重要,但是企业也是离不开的,应该像那些“大工种”一样,纳入企业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做到各工种统筹安排,各岗位协调推进,不因工种人少而忽视,不因难以组织而回避,不因追求低成本而放弃。
只有把“小工种”培训工作正常开展起来,不断提高“小工种”岗位人员的技能水平,避免“小工种”成为职工队伍技能的“短板”,才能推进企业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