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沾化,秋高气爽,冬枣飘香。中国滨州沾化冬枣节再次隆重开幕,极大地推动打造沾化冬枣品牌优势的进程,拉动冬枣产业的发展。殊不知,沾化冬枣“接天绿叶无穷碧,累累琼珠接地红”的景象,背后是农民辛勤的劳动和农业科技人员研究的凝结。这其中,烟台众德集团针对山东沾化冬枣研究的套餐施肥技术助推了当地冬枣增产增收。
2009年9月27日,为总结交流众德冬枣示范园建设经验,充分展示众德多功能长效肥与众德有机无机肥在冬枣上的应用成果,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做好众德多功能长效肥与众德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冬枣底肥上的销售推广工作。众德多功能长效肥与众德有机无机复混肥冬枣示范园建设总结交流及冬枣底肥推广大会,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召开。大会召开之前,在众德集团总经理王其选、副总经理闫洪涛、沾化冬枣办副主任郭庆宏、沾化农业局植保站站长李富友、众德科技人员和当地农民的共同见证下,来到沾化下洼镇前孙村冬枣示范园现场测产,效果明显,在场所有人无不交口称赞。
对症下药,促进冬枣增产增收
枣树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山、沙、碱、旱地区有着特殊利用价值的生态经济林树种,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沾化冬枣属于鲁北冬枣,在全国来说属于最优良的鲜食枣品种。在山东沾化,冬枣具有萌芽晚、落叶早的特性。10月中下旬开始落叶,落叶后,枣吊也随之脱落。由于冬枣花芽分化晚,且萌芽后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对养分的吸收竞争强烈。当地果农在生产上采取环剥技术提高坐果率,但环剥严重削弱树势。
沾化枣农常常存在重氮磷、轻钾肥的施肥误区,通常是二铵加尿素,不注重施用钾肥,而钾是冬枣高产优质的必需营养元素,与冬枣的抗病性和果品质量关系密切。而且当地枣农多用赤霉素及一些膨大素等激素类药物保果,效果不理想且负面效应较大。
据研究,亩产1000kg冬枣鲜果需要吸收N:15kg、P2O5:10kg、K2O:20kg。对N、P、K吸收的比例为1.5:1:2。另外,在冬枣的中微量营养需求中,钙和硼占有比较重要的比例。钙能抑制许多种致病真菌的侵害,对提高冬枣的抗病性和果品的保鲜贮存有利,还能促进冬枣根系的伸展。硼对冬枣分生组织中生长素的含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缺硼时,冬枣体内会产生过量的生长素,会抑制根系的生长。硼另一功能是有助于花芽的分化,有效促进花、果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充足的硼营养对提高冬枣的产量、品质十分关键。
众德新型肥料研发中心技术总监陈绍荣教授充分考虑此因素,采取底肥早施和优质叶面肥来调控冬枣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既强化了树势,又确保了当季的高产优质。
9月27日,记者跟随与会人员一起来到沾化县冬枣种植示范户——下洼镇前孙村孙宏岩的冬枣园里,一起为示范田和对照田的冬枣测产测糖。陈绍荣和助理从示范田和对照田分别取三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果实,经过现场技术鉴定之后,套餐施肥比常规施肥亩产量增加13.07%,大果率增加25.3%,含糖量增加5%左右。而且,采用套餐施肥,投入成本比常规施肥每亩地减少150—250元。
示范户孙宏岩对当地农民说,“采用套餐施肥技术之后保果增果效果非常明显。喷施激素药物保果的初期果大的快,但到中期,就没有喷施腐植酸叶面肥的大了。而且果匀果多,果面发亮,病果也难得找到,真是高科技。”当地一位农民说,“其实即便不用仪器测验,用眼睛看,也能看出示范田和对照田的区别。而且示范田的果子可以提前上市,对于农民来说,提前一天每斤果子就可多增加1—3元的效益。”在大会上,沾化冬枣办副主任郭庆宏说:“冬枣提质增产增效,是促进冬枣产业健康发展、巩固农业结构调整成果的需要;是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是提高冬枣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感谢烟台众德集团对沾化冬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你们优质的肥料和科学的套餐施肥管理技术、农化服务技术,才取得今天的优质高产成果。”
首创营养套餐施肥技术
营养套餐施肥技术是众德集团本着“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初衷,开创的服务三农的新型理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的号召,率领农民转变思维、科学种植,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用实际效果引导农村,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从2003年开始,众德集团农化服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出“测土配方套餐施肥”的系统化的施肥方案。然而,营养套餐施肥技术与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施肥理念上又存在差异。它不仅仅要研究土壤的养分丰缺和作物的营养需求,更重要的是探讨在充分挖掘自然养分资源潜力的基础上,以有机养分和化肥养分的科学投入为基本手段,实行土壤培肥与土壤保护、养分循环利用与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机结合,使生产、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众德营养套餐施肥技术包括两大内容:第一,大中微量元素的投入,涵盖了施肥方法(底肥和追肥)和农用化学品优化配置及用量;第二,在作物生长期通过叶面施肥来调控作物营养,达到稳健生长。它走出了简单的测土施肥的误区,它以施肥为主要的调控手段,通过优化营养成分配置、肥料形态、补给时期、施用方法等措施实现作物养分需求与养分供应同步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步。
这种崭新的科学施肥体系,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的单一肥料产品的技术缺陷,使肥料利用率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使投入的化肥对农产品、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大战略目标,全面进入生产与生态并重的施肥阶段,开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