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0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商行求变:“苏南兵团”突围风生水起
高调奏响扩张三步曲:跨区域设立异地支行、战略投资异地农商(合)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苏南兵团” 突围风生水起农商行求变
□ 本报记者 刘小萃

  “一县一行(社)”这是多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传统格局,然而如今,这一经营格局在江苏正在被打破。

  如果要用一张地图来展示江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那必定需要一张全国地图,而那些相互交织的网状格局足以让你眼花缭乱。

  通过跨区域设立异地支行、战略投资异地农商(合)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苏南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正在上演一场扩张突围的好戏。

  “组团”设立异地支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8月份以来,江苏银监局引导苏南8家农商行组团到苏北跨区设立异地支行,每家农商行在县一级设立1家支行,并在其他重点乡镇一级设立5—6家网点,以打破当地金融机构独家经营的格局。江苏省现有10家农商行,其中9家在苏南地区。此次,除1家农商行正在改制外,其余8家均选择跨区到苏北设支行经营。

  江苏银监局经过调研后发现,市场竞争主体缺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独家经营,成为制约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的核心问题。在苏北县域以下的乡镇,基本只有农信社机构,其他机构都已撤出。由于市场主体的缺乏,网点、人员少矛盾突出;贷款审批手续繁琐,贷款条件较高。个别企业反映,农合机构的贷款利率甚至超出了当地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加上资金从农村地区流出,导致农合机构的资金不足,存贷比居高不下,也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不充分的诱因之一。

  事实上,苏南农商行资金充裕,却苦于资产业务受地域限制,存贷比一般只有50%至60%。而且,苏南农村金融市场的同业竞争非常激烈,业务又受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大批增设网点的挤压,当地农商行的盈利空间已很狭窄,目前贷款年收息率只有6%至7%左右,远低于苏北10%以上的水平。

  作为先行者,张家港农商行已尝到跨区的甜头,该行的异地支行——位于苏中南通市的通州支行于2008年12月15日开业,今年将实现500万元以上的盈利,目前存贷款规模约为5亿元左右,而常熟农商行在海门设立的异地支行也是在同一天开业。

  张家港农商行近日还获批在山东青岛设立即墨支行,力争在11月份开业。

  而就在今年9月26日,吴江农商行已在湖北赤壁开设了支行。

  战略投资异地农商行

  其实在探索设立异地支行之前,苏南农商行从2007年就已经通过战略投资参股的形式,开始了扩张的尝试。

  据介绍,在2007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张家港农商行按20%的持股比例战略入股兴化农村合作银行和安徽休宁农村合作银行,成为两家机构的最大股东。与此同时,还入股长春农商行1000万股、昆山农商行65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3.33%、1.38%。

  然而张家港农商行并非“苏南兵团”中的特例,其实在2007年7月5日,常熟农商行就与启东农村信用联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股启东农信联社20%股份,根据协议,启东市农村信用联社与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按平等互惠的原则,在产品、客户、网络、渠道等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同时,常熟农商行还将根据启东农信社的需求,在银行卡、资金业务、国际业务、风险管理、会计结算、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同月,东吴农商行战略参股泗洪农村合作银行20%股份。

  同样在这一年,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先后同宝应农村信用联社、泗阳农村合作银行及射阳农村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江苏银监局官员指出,苏南实力雄厚的农村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战略投资合作实现跨区域经营,还能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苏北、苏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借引进战略投资者之机,改善自身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促进经营管理的改进,推动化解历史包袱,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相比设立异地支行和战略投资参股异地农商(合)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所消耗的精力和各种成本要多得多,但在强大的扩张动力下,这仍然成为苏南农商行向外突围的主要路径之一。

  2007年8月18日,常熟农商行在湖北咸丰县发起设立了恩施常熟农商村镇银行,出资510万元控股51%,投入管理人员和信贷资金,促进地方经济金融业务发展;随后不久,吴江农商行即在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发起成立了嘉鱼吴江村镇银行。

  2008年1月18日,东吴农商行则发起成立了沭阳村镇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张家港农商行还分别于2008年11月和12月,按照71%、51%的持股比例,在山东寿光市、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各发起设立一家村镇银行。

  农商行“苏南兵团”的扩张速度显然是不慢。可以看出,多种路径、齐头并进、迅速铺开成为苏南农商行扩张战略的显著特点,急速扩张已为苏南地区农商行上市作好铺垫,也必将在其延伸经营触角的同时,提升当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力地加快农村金融竞争格局的变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