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0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乘海西东风 走创新之路

□ 韩惠明 吴友智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海西建设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为漳州市供销社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发展起点,如何落实国务院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主动融入海西建设的历史进程,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水平,提高服务海西建设实效,作者根据漳州市供销社目前的发展状况,认为应该从体制机制创新和改善产权结构着手,全面参与海西建设。

  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供销社要适应市场经济,只有变单一产权为多元化产权,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实践供销社办社宗旨的需要。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供销社自身,壮大供销社实力,供销社的服务功能才能具体施展。三是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的需要。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在“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则上扩股扩权,才能真正体现“民有、民享、民办”。四是供销社开放办社的需要。只有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办社,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入合作经济组织,才能放开搞活,以强大实力占领市场,重塑形象,再筑辉煌。五是海西建设的需要。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从基层基础做起,通过积极有效作为,才能进一步提升供销社在海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现产权多元化和体制

  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1、找准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实施观念创新。

  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相亲、相近、相通,农业合作基础得天独厚,为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独特优势,决定由漳州市土产日杂公司与温州市漳州商会共同出资组建福建聚芗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暨闽台农产品展销中心,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从事农业基地建设、名牌农产品展销、商业连锁配送经营等业务。公司的组建,旨在整合漳州特色农业资源,规范食品安全生产,建设品牌农产品营销网络,全面提升漳州高优农业知名度。

  2、抓住加快发展的关键点,实施体制创新。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的必然结果,是企业走出困境的现实选择,是解决企业各类矛盾的最佳出路,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漳州市供销社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以“新网工程”建设为抓手,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联合社会各类资金共同发展。目前,全市系统社有企业实行多种形式改革改制面达95%。今年8月份,漳州市供销社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三农”的历史机遇,决定与温州市漳州商会合作,由漳州市供销社资产运营中心和温州市漳州商会共同投资组建漳州聚芗源农信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漳州聚芗源农信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通过农信社的授信,可带动金融信贷资金2.5亿元人民币。该公司将依托供销社资源优势,通过拓展经营服务领域,积极涉入农村金融服务,为解决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金融服务。

  3、把握加快发展的支撑点,实施经营创新。一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全市供销社把建立、规范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做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2009年上半年,全市系统新建专业合作社3家,总数达88家,新发展专业协会2家,总数达38家,入社(会)农户14536户,带动周边农户78650户,为社(会)员推销农产品 1.35亿元,助农增收5200万元。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完整产业链。 “福建聚芗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暨闽台农产品展销中心”,作为营销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在今年4月8日成立后,公司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依托漳州丰富的地产资源,建立生产基地,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用肥、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将逐步培育成具有完整产业链、具备连锁配送功能和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公司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配送中心、延伸分销网点,打造功能健全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现已成立平和坂仔、云霄火田香蕉收购专业合作社,目前正着手成立漳浦湖西、南靖靖城香蕉收购专业合作社。三是主动服务,积极参与漳台经贸恳谈会。一是积极做好采购商邀请工作。市供销社通过各种渠道,积极邀请全国各地采购商参会,共11家温州农产品龙头企业、13家福建果品流通企业、8位陕西、河北、山东、浙江农产品经销商以及3位台湾农产品经销商共39位采购商应邀参加了2009年“4.9”漳台经贸恳谈会。二是主动促成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在漳州召开,并参加第十三届漳台经贸恳谈会暨首届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会。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