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一名在一线班组倒班多年的班组长聊天,谈及班组安全生产时,他说,一进入岗位,他的神经就高度紧张,老是担心出什么闪失。事情源于几年前他当班期间,生产装置发生的一起小型火灾事故,虽然当时并未酿成大的损失,但身临其境的这位职工对此留下深刻印象。此后,他心中便有了一种“余悸”,并成为一种心理负担,影响着他的工作质量。
应该说,对于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职工来说,这种“心有余悸”现象并不是单一孤立的,不少一线职工的心理都在不同程度上为这种“余悸”而困扰。从理论上探析,这也是一种安全生产隐患,且是一种不易消除的安全隐患,急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其实大家都知道,煤矿工作的危险系数非常高,我国目前的煤矿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很多煤矿职工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一些危险情况,可如果因为一次的危险就留下阴影,必然会影响以后的工作效率甚至是安全状况,所以,事故后要关注职工心理,让职工少一些“余悸”,留下经验。
其实出现事故后职工情绪出现波动时必然的,但如果平时企业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做得好,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后补救上省下很多力气。这就需要企业平时采取多种安全教育形式,通过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安全规程,掌握安全规律,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质,明白只要自己按章操作,事故就会远离,改变负面的心理定势。而除了加大班组安全管理力度之外,还应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适时适度适量给一线职工一些心理疏导,即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情感关怀等方式,让一线班组长对企业事故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心理上消除对事故的莫名恐惧;同时,加大职工应对各类事故的技能培训,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各类事故预案,并能在此前提下镇静自若面对和处置突发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