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0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亚洲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论坛”亮相西博会
赵显人出席并发表讲话

  本报讯(记者  米雅娜)10月16日,“亚洲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论坛”于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在成都召开。此论坛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总社理事会副主任赵显人出席并发表讲话,四川省副省长钟勉出席并预祝论坛成功召开。

  赵显人充分肯定了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他说,随着农产品生产商品化,我国各类农产品有形市场发展很快,农产品的交易方式、业态类型日益丰富。但与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相比较,我国的农产品经营方式还比较落后,交易方式的落后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区域性、结构性的卖难问题不断出现,制约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和有效途径。

  赵显人指出,应加快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提升交易功能。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政府投资和配套投入不足,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缺乏系统、全面规划,布局、结构不够合理;现代冷链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匮乏,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发布、质量检验检测、信用结算系统建设比较滞后,辐射功能、流通效率较低等。这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最终使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一个包括发挥价格形成和信息交流作用在内的综合性功能平台。 

  赵显人强调,推进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产销衔接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手段。从世界范围内看,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从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农超对接、产销衔接模式,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发展“农超对接”的有利条件和市场基础,这对于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大力推进。 

  赵显人指出,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必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分散生产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农产品分散的小生产难以适应需求的大市场,不但难以靠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无法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组织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 

  赵显人强调,供销合作社要努力成为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帮助农民把生产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增加农民收入,这既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优势,也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近两年来,围绕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总社制定了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规划方案,涌现出一些经营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批发市场,培育了一批拥有农产品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面对新的形势,他希望各级供销合作社以“新网工程”为载体,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批发市场功能,发展现代流通和新型经营业态,全面优化现有农副产品购销方式,畅通购销渠道,扩大销售规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用规范的经营、优质的商品、良好的服务和品牌的信誉,与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从基地、加工到市场、配送和销售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融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把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经营推向新阶段,提高到新水平。 

  来自日本东京农业大学、韩国农协、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演讲。总社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及有关专家共150余人参加了论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