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重庆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落户于重庆市万州区。2亿元左右、100万吨生态肥的投资项目,为万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使重庆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成为领军全国新型复合肥行业的一支新秀。9月底,记者受邀参加了万植巨丰公司100万吨生态肥工程一期35万吨项目投产庆典,并就当前形势下,万植巨丰生态肥业公司的发展采访了公司总经理张良斌。
记者:对万植的印象有着扎实网络基础的农资流通连锁企业,如今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的成立运行,是否可以看作是企业由流通企业向生产企业的转型,或者说是一次企业的规模扩张?
张良斌:这是企业的一次创业转型,由一个纯粹的流通企业向集生产、流通、科研等为一体的企业转型。如今,虽然万植农资连锁公司与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是两块牌子,两班人马,但却有着深刻的本源关系。万植巨丰生态肥业可以说是在万植农资连锁多年的市场积累的基础上成立的,如今万植农资连锁仍然保持原有的业务范围,经营着诸如撒可富、祥云等知名品牌在重庆地区的销售,而万植巨丰肥业公司则承担着“万植”品牌生态肥的生产和全国市场的销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企业的一次规模扩张。
记者:万植农资连锁已成为当地农资流通业的知名品牌,很多生产企业都想借助万植的网络进入重庆市场。人们常说“得网络者得天下”,尤其是在当前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万植在产品选择上有很大的主动权,为什么还要再跻身生产企业,什么原因促成了企业由流通向生产的转型?
张良斌: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流通企业靠经营别人的品牌,能够打出一片市场,却很难做大自己的品牌。只有规模经营才能做大企业,涉足生产行业,是企业做大的一个途径。一个有品牌梦想的企业,只有生产自己的产品,才有可能做大自己的品牌。万植农资连锁多年的诚信经营,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备了牢固的市场基础,公司逐渐成长,并锻炼了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熟悉农资行业的各个环节,已经具备了企业转型的基础。随着这两年化肥市场的起伏变化,化肥市场掀起了从无机到有机肥料的革命,这都为企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说,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企业真正创业的开始,然而当各种条件具备时,转型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记者:企业为什么将目标定位于生态肥,而且以有机-无机复合肥产品为主?
张良斌: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对无污染生态环境的渴望和绿色食品的需求,必将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生态复合肥正是为这种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按现代社会发展的商品化、社会化要求,用工厂规模化生产有机-无机复合肥,克服了传统有机肥水分多、养分浓度低、速效差、有臭味、储藏运输和使用均不方便等问题,且目前行业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走有机-无机相结合、平衡施肥的道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这将对农业生产的持续低耗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未来中国化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绿色、环保、科技化、产业化的方向,而有机-无机复合肥则顺应了化肥行业的从单质肥、复合肥向有机-无机复合肥、生态肥料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万植巨丰生态肥规划是怎样的?项目有什么特点?
张良斌: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各类无机、有机-无机、生物有机等系列高、中、低浓度复合肥。现占地100亩,整个生态复合肥项目建设完工后年产量将达100万吨。此项目分三期完成:一期项目现已开车投产,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年产35万吨,预计产值7亿元/年;二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600万元,计划2011年完工投产,年产65万吨,预计产值15亿元/年;三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500万元,计划2015年投产,年产100万吨,预计产值25亿元/年,届时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环保、生态肥制造基地。
万植生态肥项目主要以酒糟、纸厂残渣、污水厂污泥、养殖场家禽粪便、长江漂浮物及农作物秸秆等污染物为原料,转化为有机复合肥的原料,成本低、效果好、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公司无水污染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型生产企业。
记者:据了解,近两年,有机类肥料生产企业以年8%-12%的速度在增长,品种繁多,优势不同,万植巨丰生态肥怎样解决技术问题,又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
张良斌:万植巨丰生态肥业作为新兴发展农业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
公司地处1000万吨氮、磷肥腹地,原料资源优势明显;公司采用国外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采取氨酸化法和喷浆造粒等新工艺,生成差异化产品(有机-无机复合肥等)品质优良,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优势;公司具有强大的专业农化服务队伍,从事农资流通和市场营销多年,熟悉了解农民需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企业个性化营销服务优势明显;企业毗邻长江大道,运营成本更具优势,其中廉价的水运优势尤为突出;公司享受三峡库区和西部税收及其它多重优惠政策,并以此让利于民,提高了产品成本的竞争力,也为广大的经销商朋友在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提供了发展机遇,开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三月份,在产品尚未下线之前,万植公司采用“营销先行”的战略,一批农资营销强队已分布市场各地。经过前期的市场开发,由于产品竞争优势显著,公司现已实现全国除西藏、新疆以外所有县级城市的市场覆盖。此次万植公司一期项目投产庆典,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朋友达到500多人,这正是公司“营销先行”的战略成果。同期,万植巨丰肥业与中农控股公司也达成了产品销售与市场网络建设的战略合作关系,这都壮大了万植的发展力量。未来的万植将会有更加丰富的产品链条,将建成复合肥200万吨、尿素5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硫酸20万吨,以解决公司的原料问题,未来万植将会具有更加强大的资源竞争优势。
记者:企业在成长的时候,机遇往往是最重要的,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万植的发展是迅速的,目标是创一流企业,那么靠什么来打造企业的长期核心竞争力?
张良斌:创造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在万植,文化和管理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万植的文化是开放的、朴素的。在万植奉行“没有任何借口,雷厉风行”的文化理念。万植人追求卓越,致力于创造“万植卓越品牌”,并将诚信放在首位。在万植,要诚信于顾客和员工,因为农民、经销商和厂家的利益是公司的最高利益,顾客和员工是公司的最大的财富;万植实行公仆领导管理方式,每一位员工都是一位公仆领导;万植卓越的顾客服务的特色就是向顾客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再多一点服务,超出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2005年10月,由万植全体员工共同策划制定了拜访顾客、礼仪、品牌宣传等八项标准化管理制度,并将万植公司八项标准化管理纳入到所有员工的绩效工资考核中,这是“万植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万植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万植公司的新的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核心,而标准化管理则是对企业文化的进一步细化和延续,是打造万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建设万植“百年老店”的根本保障。
记者手记:
从2008年至今,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中国农资市场开始进入“蛰伏期”。此时,“生存力”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着的最大的挑战。当然,挑战之中永远存在着机遇,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蛰伏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逆势发力则更是难得的机遇。重庆万植巨丰生态肥业100万吨生态肥工程一期35万吨项目的投产,可以说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逆势而上抢占先机的一个举措。
不可忽略,随着农资行业的发展,从流通向生产转型已成为行业中的一道风景。而万植的转型无疑算得上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在9月24日项目投产庆典时,无论原料、产品、科研、营销、网络、管理、文化都已成体系,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在万植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
对于张良斌来说,成就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成就的背后是更大的责任,这一步成功迈出后,就是把一切成绩归零后真正的开始创业!
对于万植来说,这不仅仅是机遇,更是企业步入农资航母的起步,扬帆启航的万植必将会为三江治水的宏伟蓝图再添一道美丽风景。
对于中国农资市场,100万吨生态肥工程是不可小视的力量,因为市场的整合总在一次次小小的翻牌中无声无息地进行着,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牵动市场的举动,都无疑在推动着市场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