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善煤矿安全状况,一方面是物的供给和支持,一方面是人的培训和提高。物方面,技术、资金、设备等相对容易解决;而人方面,改善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和矿工素质不高的问题,并非轻松的话题。当我们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当我们同企业的职工聊过,面对煤矿安全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何以形成的问题,就能找出一些答案。
高学历要求与低素质之间的偏差
10月23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秋色盎然,这所国内著名的矿业教育最高学府刚刚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据记者了解,这所学校设立的学科中与煤矿安全紧密相关的就包括采矿、地质、安全等多个专业,今年仅本科毕业生就有400多人。
记者从该学校网站看到了旭阳煤化工集团2010年校园招聘简章,作为“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其2010年应届生需求共949人,其中北京区36人,全部要求硕士学历(其中采矿工程需要硕士1名),其余为邢台区322人,定州区450人,唐山区141人。不难想象,想要在大中城市找到好工作,竞争会十分激烈,而基层对人才的需求数量缺口很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煤炭职工150万人,其中处于生产一线的矿工中,农民工群体占58%,一线矿工素质偏低成为阻碍我国推进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的重要瓶颈。只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煤矿安全技术人才的不断大量输入,才会对我国煤矿安全工作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教育模式等各种各样的原因,部分学生素质不高使得企业在招聘时面临难题。安徽淮北矿业公司岱河煤矿的职工黄世鹏说:“确实有些学生眼高手低,行政文字方面呢写不好,一线下井呢又干不好。”他解释说,煤矿安全技术人才都是在岗位上成才的,是在实践中成才的。毕竟煤矿特别在井下有很多与书本上的东西不一样的地方,不管是煤层还是顶板,任何一方面,不总结经验就是不行。否则,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隐患,他可能发现不了,这样后果就是非常严重的。
此外,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重视高等教育,而使得技工、职业教育工作发展不快,企业非常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十分短缺,而这种情况在短时期内无法得到明显改善。
人才激励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偏差
为了吸引和留住煤矿安全技术人才,煤炭企业没有少想办法:加大经费投入,将人才培养的专业要求、目标计划、培养资金和人员安排等落实到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和使用机制,对人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等等。
山东省宁阳县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煤矿宣传科的宁建民告诉记者,为了留住人才,企业想了很多办法,包括住房优惠,帮他们设计职业生涯,即建立人才库,告诉他不同的阶段可以升到什么职位,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再到工程师等,帮助他们成长。同时,他们还采取了“感情留人”的做法,就是给他们介绍对象,让他们在矿区成家,把他们留下来。
黄世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生起点高,升职快。头几年来的,现在70%都走上了管理岗位。
山西同煤集团晋华宫矿宣传科的孟德印说,为了吸引毕业生,他们工作3年后可获得矿上给的2万元安家费,在评职称方面还有一定的优惠条件。
而分析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煤矿企业的缘故,宁建民说,主要是煤矿的工作不好干,艰苦复杂,干了一两年,要不就升职,要不就只能辞职。
对于矿上本科生不多的原因,黄世鹏说,煤矿脏、累的现实情况的确存在,而且跟大城市相比,工资待遇没有太多优势。
晋华宫矿在职职工有8000多人,每年来的大学生数量不多,有留的也有走的。孟德印说,据他了解,走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吃不了苦,毕竟从小都是在呵护中长大的,矿区的气候环境也与其之前的生活环境有区别:大同气候不好,风沙比较大。而煤矿作业环境的艰苦更是不言自明。另一方面,孟德印说,很多国企在人才激励方面的优惠政策相对缺失,也是导致人才流失原因。
每年有那么多的大中专院校的煤矿安全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但是,大城市的繁华、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了毕业生的眼光,他们更愿意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单位。而煤企对人才的渴望,很多学生却注意不到,而是只看到煤矿安全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工作环境、煤企地理位置等众多不利因素。
记者观察
曾经,煤炭行业效益差、待遇低,导致全国煤炭系统相当数量的中青年工程技术人才外流。而如今,煤矿的经济效益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煤矿事故频发,很多人不愿意“冒险”;煤矿给人的感觉就是“脏”“累”,与石油、电力等行业工作环境有明显差距;而且全国正在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也让一些学生对煤矿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众多原因导致了学生毕业后不选择煤炭行业工作。
另一方面,即使到了煤炭这一行工作,也要面临深入基层一线、下井锻炼的问题。即使是到煤矿企业工作,也必须经过一两年甚至更长的井下工作时间,合格后才可能走上管理岗位。而工作条件艰苦、危险,煤矿企业又多远离大城市,相对偏僻落后,这样的工作环境也让很多毕业生望而却步。
链接:福建探索煤矿人才培养新模式
福建是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省市之一,现有煤矿共计327家。随着煤炭产量的逐年增长,全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出现紧缺现象,共缺口1500人。为此,福建省煤监局与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龙岩学院和永春职业中专学院等签订委托培养协议,采取扩大招生规模、重开煤矿专业等办法,加快人才培养进度。今年福建省共计招收332名本科、大专、中专煤矿安全专业学生,学生培养经费由煤矿企业或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若学生违约须退还培养经费,并缴纳违约金。报考煤矿安全专业毕业后可直接到煤矿企业工作,此举在全国煤矿安全监察系统中尚属首例。根据《关于加快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福建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培养方式包括委托培养和定向委托培养。培养方向上,要着力培养三种人才: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