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商品有机肥迎来市场机遇,加快有机肥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需要。经过几年酝酿发展,我国商品有机肥生产已渐具规模,特别是国内有机-无机复混肥研发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像梅花集团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绿色生态有机肥企业。
为了求证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在有机肥方面不断变换的发展思路,日前,记者走进了梅花集团,采访了梅花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刘强。
风华正茂的10年,意味着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对于梅花集团,则是一段谱写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诗篇的企业历程。梅花集团用了10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变化思路,走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之路。没有“国”字背景,让梅花集团只能靠智慧打拼。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变软实力为巧实力,把握每一个稍纵即逝的发展时机,一举在激烈的市场竞逐中脱颖而出。
“有机耕种”——未来主流农业
近几年,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我国肥料的应用已达极限,土壤长期过量使用大化肥后板结,造成土壤活性降低、化肥吸收动力不足。有资料显示,目前有机肥只占到农业总养分投入的10%左右,单纯地追求高产,重产出轻地力,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做法,导致了土壤自然肥力趋于下降,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增长能力之间出现严重失衡,现有土壤面积与肥力基础上,难以提高粮食增产水平已成为行业面临着的一大课题。梅花集团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刘强说,“单从环境方面讲,中国目前土壤板结比较严重,化验时化肥成分都非常高,这将对未来作物产出造成一定影响。”只有从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入手,才有望提升地力、提高作物产出率。回顾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施肥的发展历史,大多以有机肥为主,剩余部分用大化肥弥补。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化肥用量下降,但是粮食产量并没有下降,有机肥对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都有好处。
有机肥正以其无法替代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梅花集团预感到中国农业即将发生的变化。日前,英国科学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机耕作有着巨大潜力,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农业”。报告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提供生产粮食所需的肥料,必须停止这种依赖。”业内人士也认为,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已成为当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保护和粮食增产角度出发,决定了有机肥成为目前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有人说:“蓝海战略要求组织设计者必须依赖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将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凭借一贯的市场敏锐度,梅花集团高层管理者看准了中国的有机肥行业。为此,除了规模化发展味精主业以外,梅花集团旗下的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味精制造产生的废液生产优质有机肥料。从大的方面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顺应了时代,使环境、土地资源得到保护。从微观上看,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减轻了环保压力,则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换取了最大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
思路决定出路。由于二次加工的成本低,使“绿农”具有更强的生产优势。“我们生产的有机肥是利用味精生产过程中的废液,经过二次加工而成,减少了能源的耗费和污染,更有利于保护国家宝贵的氮磷钾资源。”刘强说,由于企业的采购环节少,肥料富含生物有机质,对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持续生长有良好的肥效,因此在市场上销量很好。凭借这些优势,廊坊绿农公司从规模优势向成本优势又前进了一步。
理性反思——防有机肥误入歧途
随着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和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日益增强,商品化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和叶面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非常重视有机肥的发展,过去人们用氮磷钾的肥料使土壤缺失了有机质,未来对于有机肥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机。人们日益注重蔬菜、瓜果的作物品质,也决定了有机肥的市场前景。”
“有机肥在改良土壤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不仅符合国家测土施肥、科学施肥的宏观理念,还能够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刘强阐述道,“我们的有机肥产品有16个氮,并结合了一些中微量元素,富含的氨基酸可以活化土壤,让土壤中的氮磷钾二次利用。”“绿农”生产的有机肥采用先进的喷浆造粒技术精制而成,利用率高、见效快,促进了作物高产。精制有机肥根据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机理科学研制,有机质含量高达30%,对作物增产、改良土壤结构十分有效,让养分效果更明显。
但是,刘强认为,有机肥的宣传和使用不能夸大或超过实效。“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具有一定影响,长期使用对土壤和作物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也不能夸大效果。”有机肥好的方面是含有机质、氨基酸,这是其他肥料没有的成分,如果将这些物质单独添加到作物中,投入非常高,企业不会投入那么大,从这方面说,有机肥的性价比较高。但是,有机肥的一些短处也不容忽视。
“养分单一、养分含量低,针对这些问题,有机肥配合其他品种的磷钾肥共同使用,会比单一使用化肥或者有机肥都有益处。从作物营养方面讲不减产,从价格方面看也不会有很大提高,性价比会更高。”为此,很多学者曾提出,有机-无机复混肥是未来肥料的发展方向,如果在复合肥的工业化生产中添加有机成分,使一种产品达到两种功效,有机肥复合化的路子会更宽广。
“把有机复合肥这一步塌塌实实地迈出去,对农民对我们都是好事,花同样的钱至少满足了长期需要问题和短期肥料问题。”目前,廊坊绿农生产出的氮磷钾型有机肥,省去了老百姓自己配肥的烦琐,使有机肥向复合化更迈进了一步。
推动行业发展——
“绿农”不遗余力
廊坊绿农公司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关注有机肥行业的健康发展。拥有了现代农业和生态、有机大理念,廊坊绿农更希望将有机肥事业向前推动一步。廊坊绿农认为,行业标准是关系到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推动了行业发展,“绿农”就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所有有机肥企业都从中获益了,“绿农”也就获得了一种精神收益。
目前国家极力倡导施用有机肥,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给予有机肥发展的利好政策,有机肥既有市场需求优势,也有国家政策趋向优势。但是,有机肥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政策制约。为此,廊坊绿农不遗余力地倾注心血、创造机会,力图完善和推动行业标准的重新修订。
日前,在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努力推动下,“中国有机肥产业化标准论坛暨中国有机肥行业协会倡议发起仪式”在北京顺利举行,为推动有机肥行业标准重新修订,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和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下,中国有机肥行业标准重新修订日程不断加快,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有机肥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但是,有机肥发展道路依然艰辛,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针对发酵行业生产特点,标准执行如何更合理化、科学化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发酵行业有机肥企业的瓶颈;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有机肥、对大化肥给予运输优惠政策,却将有机肥这个“朝阳产业”屏蔽在优惠政策之外等等,相应配套政策出台的滞后乃至缺失,让人匪夷所思。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发展有机肥的道路还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廊坊绿农公司还在不断地努力探索,为行业争取更多的呼吁,为有机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当然,在推动有机肥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自身也获得了更大发展。经过多年的风雨历程和艰苦创业,廊坊绿农已经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液体冲施肥等大型肥料生产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并铸就了“绿色核动力”和“兰柯乐”两大系列品牌。在市场拓展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市场地位,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廊坊绿农已经与安徽辉隆集团等大型省级流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丰富了产品的流通渠道,拓展了广阔的经营空间。
如今,企业拥有14条先进的肥料生产流水线,具备年生产有机肥40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30万吨、液体肥5万吨的能力。在未来3年中,廊坊绿农将达到生物发酵肥60万吨、有机复合肥30万吨、大颗粒尿素100万吨、硫酸氨20万吨、液体冲施肥1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有机复合肥料、工业有机肥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