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0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张前卫的“前卫”思想

□ 本报记者 周战衡

  10月,在聊城出差,记者偶遇了当地一位经销商,他刚刚从江西正邦化工有限公司培训归来。三十岁上下年纪,却显出少有的沉稳,他叫张前卫,聊城人,山东开元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记者从他手中接过名片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和四川开元有关系吗?”“有关系,都是搞农资的,都是为三农事业做奉献的。”记者和他的交谈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让员工钱包“鼓”起来

  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山东聊城市东阿县农资公司遭遇了极大的冲击,到了面临解体的地步。时任公司副经理的张前卫拿出14000元,另起炉灶注册了农资公司,并邀请了多名同事加入一起创业。几年光阴过去,当年的老同事如今还在一起为公司的发展努力打拼。张前卫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前辈、老战友。公司规模从小到大,经营利润也稳步攀升,当中少不了他们的贡献。现在,他们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养老问题,我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于是,张前卫主动为自己的员工缴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山东开元现有员工将近三十人,人人都上了保险。

  山东开元经历十余年的发展,从最初年销售化肥几千吨到现在年销量3万吨。张前卫并没有把钱用在建办公大楼、豪华办公室上,相反他仍和员工吃在一起,办公室也非常简单,甚至里面连一盆绿植也没有。他说:“我们挣来的钱要用在钢刃上,要用在开拓市场上,要让自己的员工钱包越来越鼓。”

  如今,张前卫更多的时间都在思考公司发展。他认为,公司业务仅仅局限于聊城地区有碍公司规模的扩大。于是,在2003年4月,山东开元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在济南注册成立,并在济南成立总部。

  让农民的选择多起来

  山东开元不是单个品牌的专营,也不主推某一品牌,而是采取多品牌营销策略。公司经营的品牌有鲁西化工、撒可富、云天化、史丹利、中农、中化等多个品牌。如此众多的品牌,业务员在营销的过程中产品会不会被相互比较?张前卫说由于许多厂家的生产工艺不尽相同,山东地区种植作物种类也比较多,目前市场划分已较为精细,对肥料需求也非常多样化。山东开元的业务又是面对整个山东地区,多元化的品牌战略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保证每一个产品都拥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个性。按照农民需求销售肥料,有利于扩大公司业务总量,降低单个产品的失败对总体的影响等。

  让连锁的品牌“树”起来

  金融危机导致市场向消费群体靠拢,再加上农资流通领域阵容的扩大、产品的极大丰富,市场竞争开始白热化,竞争模式也在悄然间发生了改变。以前谁能够先拿到货便能制胜,现在则需要看谁能最终把肥料销售出去。

  低水平的竞争是请客吃饭、送礼赊货,但这对于经销商来说都是不利的。张前卫认为:“我们应该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农民心中树立品牌意识——搞农资连锁经营。老百姓心里信赖这个品牌了,农资连锁就成功了。” 

  当前,农村商业形态比较滞后,品牌经营不易实施。但张前卫认为农资连锁可以先在部分地区树立其品牌,从而通过老百姓的口口相传,逐渐将品牌推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通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联合采购、规范管理、统一形象、统一信息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

  让厂商的关系“近”起来

  农资连锁的形成,需要生产厂家的介入,因为厂家拥有更为广泛的销售网络,这就引发了厂商合作的模式探讨。金融危机像一块试金石,价格的波动也拆散了许多厂商之间伙伴关系。如何控制销售网络,如何共同规避风险,带来了许多难题。先货后款、联储联保等等,这些相关政策都是生产企业的无奈之举。张前卫却有着自己的思考——厂商利益一体化。也就是厂商之间达成长期战略性合作,将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相互渗透。生产企业可以向流通企业注入资本,并且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建立连锁平台,凝聚力量。流通企业可以依靠自己营销优势和业务优势扩大发展业务。但是生产企业不能因为资金的注入而搞“一言堂”,不能将农资连锁搞成农资专营。

  农资连锁建设的是经营品牌,而不能成为生产的附庸,要顺应当地农民需求,为农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农资连锁话语权应该向股份制那样来分配,明确权责、分配机制,利益共存。张前卫在厂商合作的思想上前卫,不失是解决双方关系的巧妙办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