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个非常中国、非常有特点的产品。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非一般的文化产品。就品牌谈品牌,在中国不是一件稀罕事。网络上,随时能够搜出上万篇文章。中国的茶叶,有龙井,有铁观音,有普洱,但是这些是种类名称,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商业社会的品牌。
我们先跳出来谈品牌。看看他山之石,如何协助我们攻玉。
20世纪末,苹果电脑公司经历了最大的低潮,面对戴尔等电脑巨头步步紧逼,苹果电脑就如同“无牙老虎”般全无招架之力,市场占有率锐减。但剧情峰回路转,苹果电脑在21世纪的销售规模增加超过一倍。“苹果伟大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你能通过贩卖情感而成为亿万富翁,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我们看到,苹果在设计和推销他的电脑时,着眼点是一个“情”字。而从苹果的企业格言"I think, therefore iMac",我们便可看出苹果电脑的中心思想,是做一个“想你所想”的伙伴。
苹果的做法,有别于戴尔。戴尔是以“客制化”,为顾客带来“选择合适伙伴的权利”,而苹果则希望通过“想你所想”,主动推出各式合你心意的产品,来丰富你的生活,建立紧密关系,为你带来“朋友的感动”。
借用一款网络游戏的广告词:混沌的年代。对于目前的商业时代而言,也是“混沌的年代”。在全球化3.0的今天,当“世界是平的”,越来越多的人一觉醒来后发现,一些所谓的商业技巧正在失灵,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虚无飘渺但又触手可及的东西。
数字时代的营销学者赛斯·高汀这样重新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他把品牌营销分为三个时代:
前广告时代(before advertising):在有广告之前,商品的传播靠的是“口碑”,通常那些能够解决消费者实际问题的产品和服务会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通过口口相传,以达到售卖的目的。
广告时代(during advertising):电视和其它类型的大众传媒综合了仿佛永无止境的消费需求,并利用自身强劲的传播力让广告展现出不可思议的效果。并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公式:只要提高广告在消费者当中的覆盖率,那么销售量就必然增长。
后广告时代(after advertising):人们对广告的认知又重新回到了原点。在这一时期,利用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能够克服前广告时代口碑传播速度慢和语言不便的不足,新的网络技术可以使那些杰出的创意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播。
除了苹果,其它一系列眩目的公司的品牌内涵凝聚和实际操作,都值得茶行业中人借鉴和体会。
三星品牌的品牌策略是:内部组织能力、工业设计、六西格玛(品质管理概念)等。
索爱品牌的品牌策略是:制造与众不同、激情团队、音乐战略等。
eBay品牌的品牌策略是:建立客户至上的组织架构、自由市场哲学等。
宝马品牌的品牌策略是:宝马式设计、驾驭体验、呼吸式生产网络等。
星巴克品牌的品牌策略是:投资于员工、第三空间、咖啡体验等。
宜家品牌的品牌策略是:民主式设计、与顾客结盟、口碑至上等。
有人收藏三问表为的是享受其悦耳的声音。有人买莱卡是觉得那一份把玩的手感非旁观者的感觉。地产大亨玩足球队,写字楼白领打WII体会虚拟高尔夫的味道……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品牌,需要的是能够触动消费者心灵的那么一下子。正所谓,搔到痒处。所以,茶品牌也不例外。虽然是茶,虽然是风雅之物,虽然是内中有万千传统文化。这些都很好,但是这些又都不够。因此,吸引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其它行业的品牌策略,是中国茶品牌唯一的方向!
(作者系中国资深传媒人、商业观察家,著有《王石管理日志》、《解读郎咸平》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