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山云雾出好茶 京城茶街竞飘香
福建省大田县高山云雾茶北京推介会10月28日举行

  武警总部原副政委隋绳武(右四),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李永安(左四),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李昭玲(右三)等嘉宾共同启动开幕式。
  书法家向大田县县委书记赠送书法“高山云雾茶 常品不羡仙”。
  大田茶企代表向消费者介绍大田高山云雾茶。

  本报讯 (记者 薛城 特约记者 马志伟)10月28日上午,北京马连道国际茶城广场前锣鼓喧天,彩旗招展,茶香飘扬,主题为“高山乌龙·闽中独秀”的福建省大田县高山乌龙茶(北京)推介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继举办香港、福州推介活动之后,大田县茶叶推广的又一重大举措。

  高山乌龙 闽中独秀

  大田县正合“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境内千米以上高山有175座,峰峦叠翠,云雾缭绕,素有福建森林“绿色宝库”之称。近年来,大田县率先推行了“猪-沼-茶”特色种养模式,出产的高山生态茶系列,广受好评。

  大田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茶叶发展的排头兵,被评为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全国绿色茶叶基地县。此次展销推介会,以“高山乌龙·闽中独秀”为主题,旨在推介大田独有韵味的高山云雾茶,向全国传播和弘扬高山云雾茶文化,提高大田高山生态茶的知名度。

  在开幕式上,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蒋绍丰高度评价大田县茶产业发展模式和成就。蒋绍丰认为,大田县茶园面积已经位居福建省第二位,年产值位居第一位,大田高山生态茶已经成为推动大田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快速发展的大田县,已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大田高山优质茶得到茶叶专家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茶产品远销东南亚、台湾、香港、北京、广东等地。

  大田县以“高山云雾”茶系列品种高山优质乌龙铁观音、金观音、金萱等闻名。为了提升大田高山茶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大田县致力高山茶的品牌建设,县里为大田高山茶统一注册了“仙顶”牌,各茶叶公司、茶农纷纷注册了各自商标。大田“高山云雾”茶系列品种已经涵盖高山优质乌龙茶铁观音、金观音、金萱,绿茶、红茶、雪山毛尖等。其中,“仙顶”牌乌龙茶、绿茶获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东方美人”获国际名茶金奖。

  此次推介会上,大田茶企不仅带来了高山生态云雾乌龙茶,还带来了独有韵味的高山红茶。新上市的秋季乌龙茶以及春季红茶,为马连道茶人增添了一股别样的感受。

  宣武区副区长李岩代表东道主致辞说,宣武区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马连道茶产业发展。宣武区“三二九”规划中,未来的马连道将以茶产业为中心,高楼林立,商业与办公楼比肩。此次推介会,是宣武区和马连道茶产业“产销”对接战略的继续,是产销优质资源的重组。宣武区政府欢迎大田茶企入驻马连道,愿意积极支持大田高山云雾茶在北京和全国市场的推广。

  闽台农业合作典范

  大田茶叶历史悠久,清朝曾为晋京贡品,康熙字典中就有对大田茶叶的专门注解,生产的“大仙峰茶叶”驰名海内外。200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新思路的领导下,大田茶产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自2003年以来,大田高山生态茶发展迅猛,每年新开发高标准生态茶叶生产基地7000亩。2004年,县里便顺势出台了扶持茶业发展的补助政策,大大激发了茶农的发展热情。近三年来,县里拨出补助款项超出千万元,大胆地在全省率先推行了茶园抵押担保贷款。

  2008年底,大田生态茶园总面积近6万亩,茶叶加工厂超过1000家,年产值近3亿元,带动了7万多茶农增收致富。大田县县委书记赵荣生说,大田优质高山云雾茶,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目前,大田茶产业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典范。1999年,大田县以优惠条件引进台商创办了大方广茶业公司,成功开发了屏山高山云雾茶后,逐渐走出了一条兴茶之路。大方广的成功,吸引了一些台商前来大田投资高山生态茶。目前,全县已经发展了五家台资茶企,成为闽台农业合作的一个典范。

  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大田高山云雾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此次北京推介会是近期马连道开展的第二场福建乌龙茶推广会,北京福建茶业商会会长高晨生说,“依托马连道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包括大田高山云雾茶在内的福建茶,一定能创造新的辉煌。”

  赵荣生对大田茶产业充满信心,“借助‘海西’迅猛发展之力,大田高山生态茶将迅速在海西各大城市飘香。大田茶叶有绵长的过去,生动的现在,也一定有美好的未来,大田高山生态茶的辉煌明天必定指日可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