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上有这么一组数据:截至今年8月,浙江、江苏等14个省市区共有休闲农业园区4万多个,年实现收入800多万元,带动就业近200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2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5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日益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缺乏工业或不能发展工业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半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休闲农业这个概念在农村、城市广泛兴起。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在广东,果园观光旅游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元。
但是,现在不少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出现了“瓶颈”:一是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服务同质化、内容单一、季节性受限明显等问题束缚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二是由于休闲农业缺乏商业创新,“卖点”不能长久,难以让游客成为常客;三是由于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者很大一部分出身于农村,受到文化程度和市场信息不畅等方面限制,较难做到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利用多样化的商业经营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把“农家乐”真正搞“活”。
休闲农业的经营应考虑游客的需求,最大可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益。目前休闲农业显露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寻找到解决之道,休闲农业这朵“好花”有昙花一现的危机,恐难长久助农增收。
要解决这些问题,休闲农业的指导者和经营者,都必须首先在如何保持游客的新鲜感上下功夫,以长期吸引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观光休闲农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开辟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农业发展新路子,已成为休闲农业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一项新课题。